122
1993年不算久远,1993年已经很遥远。从《冬春的日子》无任何厂标第一次于1993年在温哥华电影节首映,到2003年中国电影自上而下的市场化行政指令,整整十年。而这十年正是传统体制下的电影和边缘性独立电影运动相互对立又共同组成的十年。其中体制内的电影,一边羞涩地吸纳着外界资金,一边固执地不放开“计划经济”的指标制,致使许多独立兴起的民营公司,即使自有资金也无法独立拍片,挂靠国营电影制片厂厂标是唯一可循之路,而许多电影制片厂靠出卖指标完成着一部部“规定动作”。同时,早期独立电影却顽强地,可以说“违规”地坚持着没有挂靠的制作方式,虽然在国内无法上映,但一步步地在海外拓展。这是一条暗流,是后来中国电影市场化之前的先行者。 引自 城域边缘
5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