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 第二章 当今哲学思考的主题和问题范围
五大主题:五个主题:人的概念——语言——认识与知识——我们应该做什么?——大脑、意识和精神。 一、人的概念(哲学人类学)
(一)概念与历史 人是什么?
人类只不过是我们这颗行星上的居民,是地球生命进化的产物,而且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人又是那么的脆弱、可疑和具有危害性。
赫尔德《人类历史哲学的观念》《论语言的起源》
在许多方面,动物的能力要超过人类,与动物相比,人就是“有缺陷的动物”,自然赋予他的能力并不完美,与此同时,他又受到召唤,要他从自己的缺陷中走出来,成为他想成为的东西。为此,他被赋予了理性和自由。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人的祖先就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
西格蒙特·弗洛伊《梦的解析》:在人的欲望结构和无意识的心灵生活中也存在动物性。
(二)舍勒的推动
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它的发表标志着现代哲学人类学的诞生。
自己作为一个思想家必须把建立一种“探索人的本质的基础科学”当作自己时代的哲学的迫切任务
哲学的任务不仅仅只是考察人的认识功能,而应该从整体上把人当作一个有感觉、有痛苦、有认识和有行动的人来考察。
(三)普莱斯纳
《有机物和人类的诸阶段》《人的条件》
虽然人从本质上来说也生活在此时此地,但是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人被置入虚无之中,既无地点,也无时间,人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自我实现,永远不可能再走回头路,在他的历史命运的安排下,他总是会遇到新鲜的东西,且永无止境。
(四)吉伦
《人——人的本质以及他在世界中的地位》
他把人看作是行为的动物,把“行为”看作是人类真正的关键问题,从而避免了思想上的二元论
人类行为的目的就是改造自然,人类的行为是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
本质上说,人是一种能够创造文明的生物,而且为了有生存能力,人也必须创造文明,从另一方面说,人又反过来受到他自己创造的文明的影响。
二、语言
(一)回顾
语言在整个人类的认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约翰·乔治·哈曼《关于纯语主义的元批判》:我们必须从认识论的批判转向语言的批判。如果没有语言,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理性。没有语词,就没有理性,就没有世界。
约翰·高特利普·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对纯粹理性批判的元批判》:理性与语言是紧密相连的,原则上说,理性的就是语言的,因此,理性与经验、历史和利益是紧密相连的。
对于哲学来说,更有趣的倒不是语言的这种多样性,而是所有的语言都有某种共同的本质特征这样一个事实,即所谓的“语言共性”
(二)威廉·冯·洪堡
《论思想和语言》《论爪哇古语》《论人类语言结构的不同性及其对人类思想发展的影响》
人只有通过语言才成为人。语言是一种媒介,人的思想、生活和感受都是通过语言实现的。每个人适应周围的世界和在世界上为自己定位都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人的世界始终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语言不是纯粹“符号的体系”,语言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外在显现”
(三)激进的语言批判:弗利茨·毛特纳
《语言批判论稿》《哲学辞典》《无神论及其在西方的历史》
批判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四)语言学的骤变: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就是言语活动减去言语。语言(langue)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而言语(parole)是个别的、境遇的,但是,语言不是言语的总和。
每一个语言符号都具有双重特征。音调形式、能指和所指被融合到了一起。
索绪尔的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超越了语言学的范围,受其影响最深的是结构主义,其次是社会学和人类学。
(五)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由于他的思想,当代哲学发生了所谓的语言学转向。
《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
基本结构:
1.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东西。
2.那发生的东西,即事实,就是原子事实的存在。
3.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
4.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
5.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
6.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是:[-p, ξ-, N(ξ-)]。这是命题的一般形式。
7.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六)“语言学的转向”
乔治·爱德华·摩尔
哲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和澄清观点,以健康的人类理智为根据,去发现日常语言使用中的错误和歧义。语言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
莫利茨·石里克
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事情,都应该由个别科学去研究。哲学的任务就是去检验和澄清它们所说的。
鲁道夫·卡尔纳普
如果哲学在自己的中心领域不能取得真正的认识进步,如果它只能提出问题,却给不出问题的答案,那么迄今为止的哲学就完全把自己的任务搞错了。哲学的任务不应该是对现实世界表达自己的认识,而应该是去考察科学对现实世界表达的观点是否正确。
《语言的逻辑句法》表达具体对象的语言被称为是“客观语言”,而表达理论的语言则被称为“元语言”。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语言上面。
《心的概念》:他试图以身心关系的哲学问题为例,来探讨如何用语言分析的方法消除哲学问题和争论源出于范畴的混淆问题。
彼得·弗里德里克·施特劳森
《逻辑理论导议》《个体》《意义的范围》
阿尔弗雷德·茹勒·艾耶尔《语言、真理和逻辑》
(七)语言行为理论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得很多话就是由这种意义上的语言行为组成的。说话者并不是简单地表达一种意见或记叙某件事情,而是想表达诸如请求、感谢、提醒、赞扬、批评、警告、指示、鼓励、恐吓等,或者(在某种语境中)直接表述一种行为:任命、提拔、颁奖、发誓、宣判等等。
语言行为涉及两个知识研究领域:一是社会语言学,而是语用学
(八)展望
阿姆·乔姆斯基《言语行为》:语言获得是儿童与他的周围环境交流的结果:儿童听到语音后,会去模仿,然后他逐渐地学会理解语言,并利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儿童一旦学会了语言,就能造出无数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与生成性,这种创造和生成语言的能力是人的内在的机能。
格林贝格
所有的人类语言所表达出的人类思想感情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我们的经验、观念和思维结构都是相同的。
当一个人在获得语言的儿童期,他的大脑左半球受到损伤,他的大脑右半球则会接替左半球的控制语言的功能。
三、认识与知识
(一)新实证主义
《自然法则的任意性》
数学公理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根据其简单性和目的性而选择出来的,其结果就是对自然科学认识以及由它所表达出的“规律”的绝对有效性产生怀疑。
物理学
赫尔曼·冯·霍姆赫尔茨、罗伯特·迈耶尔、海因里希·赫尔茨、罗伯特·迈耶尔、柯尔欣豪夫
哲学
恩斯特·马赫、理查德·阿芬那留斯
科学的理想就是剔除科学中的一切“形而上学的成分”,正确的科学方法就是“简单化的说明”。
新实证主义共同原则:
1.自然科学,或者说每一门科学的任务应该局限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可靠、精确和尽可能不矛盾的描述。
2.如果说新实证主义对所有形式的形而上学都下了驱逐令,那么这也只是事情的不利的一面。
(二)新逻辑
埃德蒙特·胡塞尔《纯粹逻辑导言》
思想内容是永恒的、无限的、独立于其实际“被思想”而存在的“意义单位”——它是如此的独立,即使终有一死的人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去思想它,而它自身也仍然是永恒存在的东西。
高特洛普·弗雷格(数理逻辑和符号逻辑)
《概念文字——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思维的形式语言》《算数基础——对数的概念的逻辑数学考察》《算数的基本规律》
它制造出一套符号体系,连同使用这些符号的规则。
路易岑·艾伯特·扬·布劳维尔
数学直觉主义
(三)从罗素到分析哲学
《数学原理》《人类的知识》
唯一有效率的认识工具只能存在于自然科学之中。哲学必须依靠自然科学提出问题,而不是依靠道德或宗教,道德和宗教只能研究那些精密自然科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它最多也只能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逻辑原子主义”
原子事实是个别的感觉材料,原子事实构成了世界,或者说感觉材料构成了世界。
道德:存在着一种超越于现存的自然之上的价值秩序。理想的生活就是一种由爱来引导并求助于知识的生活。
维也纳学派
努力建立一种新的数学逻辑。科学概念构成的考察,特别是对概念的定义和阐释的考察。
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结构》
他将所有知识领域中的概念都放到一个系统的关联之中,从而建立一个由基本概念组成的构成系统,这样各门科学就有了一个统一的基础,科学也将不再分裂为许多互不相关的领域了。
(四)两个怀疑论者
美国人托马斯·塞缪尔·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自然科学认识的进步并不是逐步地和持续地进行的,而是在危急的变革(革命)中跳跃式地发生的。
保罗·费耶阿本德
他否认科学方法和范式的可比性,并主张一种相对主义的真理观
《反对方法》
(五)波普与批判理性主义
今日哲学的特征:哲学已经不再专注于创建庞大的体系,而更加注重思考具体问题。因为通讯便捷,一个思想家因此能够更快地了解别人对他的思想的反应和批评意见,并能迅速地对此做出回应。
卡尔·莱蒙德·波普
《研究的逻辑》《科学发现的逻辑》《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客观知识》《寻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对波普来说,世界历史的发展并没有严密的规律性,它既不是被预先决定的,也不能被完全认识。
能由假设某些检验陈述或观察陈述为真来证明吗?否
我们能否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经验推导出某种理论假说来呢?否
汉斯·阿尔伯特
《伏尔泰俱乐部》《结构与批判》
(六)解释学
解释学,意思是宣告、解释或翻译,这个词与古希腊的赫尔默斯神(Hermes)有关。
汉斯·乔治·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科学时代的理性》《美的现实性》
理解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最为基本的,理解是存在的基本模式,每一种知识都必须以“预先理解”为基础。
对世界的解释是通过人来完成的,而对世界的理解是个创造性的过程,它不是静止的,它必须经过不断地检验和修改。在不断地与传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人类过去对世界的认识会逐渐走向完善。
对当代哲学、当代神学、文艺学和艺术评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七)“结构主义”
保罗·瓦兹拉维科《虚构的现实》
以我们的感官印象为基础并经过大脑思维的加工,我们以为自己发现的东西就是“现实”,而事实上,它或许就是由我们虚构出来的东西,或许它就是一种我们自己的思想杜撰呢?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认识现实本身。
(八)进化认识论
现代理论和认识是在哲学和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是彼此之间进行讨论和合作的结果。
我们的认识系统与实在世界之所以能够(至少是接近于)相互配合,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思维在这个世界里的进化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自我进化,并逐渐地适应了周围的世界。
(九)认识的边界
科学的意义和目的:无节制的科学进步的意义、目的和正当性,以及技术的实际应用所带来的问题。
库尔特·哥德尔《论数学原理及其相近体系的不确定性》
维尔纳·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贝诺伊特·曼德尔布罗特,碎片几何的创始人之一
不管我们选择哪一种标准,总是还会存在一些细微的无法把握的不规则的碎片,它们无法被考虑在内。
如今我们已经很难或不可能再去相信科学万能了。科学的能力是有限的。
核武器,毁灭人类
科学服务于纯粹知识,并无其他意图。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理论上的东西,如果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带来了威胁性和灾难性的后果,这也不能把责任归咎于科学家,而应该把责任归咎于技术专家和政治家。
一种新的科学认识一旦被公开,它就有被应用的危险。
该如何阻止科学知识的发展——通过自愿的自我约束吗?通过国家法律的约束吗?还是通过国际条约的约束呢?但是能够禁止人们获得知识和追求知识吗?
四、我们应该做什么?
(一)生存问题,幸存问题 堕胎和安乐死的问题
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口爆炸,资源破坏,威胁人类生存
工业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二)人与自然
自然:通常指城市以外的地区,特别是动物界和植物界,也指无机界
对自然的理性的研究以及技术的应用使得人类中的一部分人的健康状况和福利得到了改善,但是科技的发展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资源枯竭、水和空气污染、生物物种灭绝、核威胁、人口膨胀
技术是人类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同时它也可能是人类的最有害的工具
人好像是过度地补偿了自身的缺陷,他通过利用技术手段而使自己成为类似上帝的他自己的世界的造物主
(三)人与动物
杰里米·边沁: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人权,不分种族和肤色,由于动物也是有感觉的,所以动物也应该有自己的权利。
在当代,把人与动物的关系作为伦理学问题加以详细探讨的人主要是一些哲学家。
(四)“世界伦理”:世界宗教宣言
世界宗教会议
世界伦理宣言”:“没有一种世界伦理就没有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每个人都必须受到人道的对待……不分年龄、性别、种族、肤色、体力和智力,不分语言、宗教和政治观点,不分国籍和社会阶层,每个人的尊严都是不可转让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
我们有义务建立一个没有暴力和敬畏生命的文明社会,不仅人类的生命应该得到保护,所有动物和植物的生命都应该得到保护
(五)卡尔·波普论政治伦理
在人类的认识中,最终的确定性是无法达到的
《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该如何减少人的痛苦。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关心别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把这种关心的范围限定在自己的家庭或朋友的圈子之内。
(六)道德的语言
查尔斯·史蒂文森:一个道德判断不仅包含某种情感,而且还包含着某种要求
黑尔:我们的语言不仅是用来陈述某件事情的,而且也是用来表达某种要求和价值判断的,并且可以用来控制他人的行为。
(七)功利主义
凡是能够给人带来幸福、舒适和快乐并能避免造成痛苦和不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和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至善”。
快乐就是唯一的善,痛苦就是唯一的恶。
(八)对话伦理或寻找最后的根据 卡尔—奥托·阿佩尔《哲学的转变》
他有义务在他人面前说明自己提出的要求的正当性,或者反过来去面对他人向自己提出的要求。于是,他就进入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社会中,进入了一种“对话”中,或者说,进入了一种按一定的游戏规则进行的有意义的思想交流之中。
(九)进化伦理学
道德是人通过压抑自己的自然本能而产生的结果。
人在自己的家庭或小集团范围内会克制利己主义思想,有时甚至会做出自我牺牲,而在这个范围之外,他的行为却截然不同,这种“双重道德”就是从动物那里遗传来的。
(十)责任
汉斯·约纳斯《责任原理》《技术、医学与伦理》《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
乔治·马什:人类对于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负有责任。
不仅人的知觉、认识和意志行为,而且人的情感也会受到神经和化学药物的控制。
阿尔多·利奥波德:开始在美国倡导一种把整个自然(地球生物圈)作为相互影响的整体来看待和尊重的伦理学。
约纳斯:传统伦理学以人类为中心,今天技术文明时代,面对技术的盲目性和技术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以及地球上的生命构成的巨大威胁,传统的伦理学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五、大脑、意识和精神
达玛希奥《笛卡尔的错误》
不仅人的知觉、认识和意志行为,而且人的情感也会受到神经和化学药物的控制。
我们的感官对周围世界做出反应时,不仅仅是周围世界对感官产生刺激后,它就做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的个人身体的代表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代思想发展的方向就是: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了大脑、意识和精神之间的联系。
宇宙的终极浪漫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六部分 第四章 新康德主义
一、对康德的批判性思考 (一)概论 康德主义的繁荣复兴。分裂为不同“学派”,共同点: 1.“...
-
第七部分 第一章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思想家和流派
一、生命哲学和历史主义 (一)概述 生命哲学家认为,我们借助纯粹的思想不可能真正把握和理...
-
第七部分 第二章 当今哲学思考的主题和问题范围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