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第14章/第314页
凡是人口密度中等的地方,就像粮食生产部落占据的地区那样,没有大片空旷的地方可以让战败族群的幸存者逃避。但是,没有集约型粮食生产的部落社会不使用奴隶,也不能生产出可以作为很大一部分贡品的足够的剩余粮食。因此,战败部落的幸存者对胜利者来说毫无用途除非娶他们的女人为妻。战败的男人都被杀死了,他们的地盘也可能为胜利者所占有。 引自第314页 中国的奴隶社会在商周时还比较普遍,到战国时就渐渐没落了,转变成收为奴隶或纳税。
但中国更不倾向收为奴隶,更多的是自动卖身为奴,应该是发现奴隶管理困难,而管理奴隶要付出很多人力物力成本。
那为什么有些地方的奴隶存在很久,像俄国、西藏,感觉和当地环境有关,逃走的人如果易于生存就会容易逃跑,如果逃掉难以生存就不会逃跑。
49人阅读
mom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部分/第14章
至此,有一点相当明显:酋邦的阶级、贵贱之分带来了两难的局面。从好的方面来看,酋邦得以征...
-
第三部分/第14章/第289页
第二种理论是大家最熟悉的。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推断说,国家是按照一种社会契约来组成的...
-
第三部分/第14章/第314页
-
第四部分/第17章
公元后的一段时期里,大部分同样的特征(这回少了陶器)出现在波利尼西亚东部的岛屿上,包括...
-
第四部分/第17章
公元1400年左右,南岛语族登陆新西兰附近的查塔姆群岛并定居下来,为亚洲人的太平洋探险记写...
> 查看全部1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