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年复一年,村民们“春搬沙,夏种地,秋抢收,冬又埋”。为了活命,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漂泊乞讨,全村900多人,常年流落他乡讨饭的就有600多人,山口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乞丐村”。 引自第4页 据当时福建《大成晚报》载: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十月止,全省各县遭日寇蹂躏最惨烈者为闽南之东山。 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东山军民为保家卫国,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三次击退日本侵略者。抗战期间,苦难深重的东山人民还捐款15万元,购置了一架支援抗战的飞机,命名为“东山号”。 “苦难的海岛,英雄的人民啊!”谷文昌热泪盈眶,他用手帕擦干泪水,一段段触目惊心的文字映入他的眼帘 引自第9页 谷文昌不停地吸着烟,不停地咳嗽着。妻子史英萍端了杯水,走了进来:“老谷,歇歇吧,这么晚了,有事明天再办吧。”谷文昌接过史英萍手中的杯子,喝了一口水,说:“英萍呐,今天我在白埕遇到了从山口村出来逃荒的村民,感觉就像见到老家当年逃荒的乡亲,心里难受啊!今晚,我看了办公室 同志送来的东山史料,东山百姓和咱家乡父老乡亲一样,深受日本鬼子的蹂躏。老家乡亲因严重干旱四处逃荒,东山百姓因风沙和干旱背井离乡。老家有两块记载干旱的石碑,东山也有两块记载风沙灾害的石碑,这碑文行行带泪,句句带血呀!” 史英萍感叹道:“是啊,记得小时候家乡有首民谣,‘光岭秃头山,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东山也有一首民谣,‘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多么相似的命运啊。都说咱太行山的百姓苦,可东山的百姓更苦。太行山干旱缺水,粮食绝收还可以挖野菜充饥,可东山是风沙加干旱,这里‘三日无雨火烧埔,一场大雨水成湖',粮食绝收,连野菜都没得挖,只有沙子,沙子能吃吗? 引自第11页 登上了苏峰山,谷文昌眼前豁然开朗,他俯瞰海岛,整个海岛就像一只蝴蝶,紧贴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蝴蝶的前两翼狭长突出,面对东海,后两翼面向大陆,中间隔着八尺门海峡。只可惜,这是一只缺少生气的土黄色蝴蝶,因为岛上没有植被,也就没有了生机。 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迎着海风,吸着烟,静静地思索着。一定要让这只蝴蝶变成一只绿色蝴蝶,飞翔在祖国的东海上。然而,绿化海岛,治理风沙,应该从哪里入手? 他想起了当年在林北解放区工作时总结的一句话:一定要把工作搞熟,把情况搞透,要开动脑瓜子。 引自第13页 “桉树纠纠(蔫了),槐树球球(蜷缩了),相思树无救”。 …… 面对漫漫黄沙,这位来自太行山的“石匠”,把一个个问号拉直成一个个斩钉截铁的感叹号:历朝历代做不到的事,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做到!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引自第16页
7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