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堂与唐俟
陈师曾是鲁迅从南京赴日留学时的同伴,此时也在教育部,两人过从甚密。陈师曾擅长书画、篆刻,曾赠送给鲁迅多幅画作和多枚印章。有一方印,文曰“俟堂”,是鲁迅请他刻的斋号。许寿裳曾询问 “俟堂”的含义,鲁迅回答说:“因为陈师曾(衡恪)那时送我一方石章,并问刻作何字,我想了一想,对他说,你叫做槐堂,我就叫俟堂罢。” 许寿裳解释其含义道:“那时部里的长官某颇想挤掉鲁迅,他就安静地等着, 所谓‘君子居易以俟命’也。”周作人则说:“洪宪发作以前,北京空气恶劣,知识阶级多已预感危险,鲁迅那时自号‘俟堂’,本来也就是古人的待死堂的意思,或者要引经传,说出于‘君子居易以俟命’亦无不可,实在却没有那样曲折,只是说:‘我等着,任凭什么都请来吧。’” 其实,鲁迅取这个斋号有一定的偶然性。揣摩上下文语气,陈师曾说自己的斋号是“槐堂”,鲁迅说的很可能是“柿堂”,因为北京的宅院里多柿树。不过,柿树听起来不如松竹菊梅文雅,就改为“俟”了。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署名按编辑的要求必须像一个真名,他就把俟堂颠倒过来叫做“唐俟”。 引自 佥事 / 106
18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