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献给蔡其矫
我常在琢磨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一个华侨富商之子投身革命,往往是想通过救亡,通过对社会不公正的集体反抗以实现个人理想一个人与革命之间不免有互相需求与误解的成分。应该看到,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苦难历程中,革命有着必然的合理性的同时,也伴随着与生俱来的悲剧性。它混合着各种动机诉求与欲望,如同没有河床的洪流,冲决一切羁绊的同时带有自毁倾向。 在我看来,蔡其矫的诗歌成就终究有限,说来原因很多,包括与中国现代诗歌史的短暂与断裂有关。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的重要性,因为他展现了更为宝贵的生命价值。在这一点上,蔡其矫比安贫乐道的惠特曼走得远得多,他用自己一生穿越近百年中国的苦难,九死而不悔。他对任何形式的权力结构保持警惕,毫不妥协,从而跨越一个个历史陷阱:在金钱万能的印尼,他离家出走;在革命走向胜利时,他弃官从文;在歌舞升平的时代,他书写民众疾苦;在禁欲主义的重围下,他以身试法;在万马齐暗的岁月,他高歌自由;在物质主义的昏梦中,他走遍大地… 他的反抗是个人的,他相信任何形式的集体反抗最终必与权力结盟,任何以自由为名的造反都将走向奴役之路。一九八六年五月在福州召开的“蔡其矫作品讨论会”上,他在发言中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我并不重要,我自认为是一块跳板,一层台阶,踏着它是为跃向对岸或走向高处…所有的诗人艺术家,无不历尽坎坷,屡经寂寞,不被室息而死就是最大的幸运了!生命即使是伟大而勇敢,也难以达到成功!没有谁保护我们,只有靠自己支持到最后一息…” 引自 远行——献给蔡其矫
44人阅读
西米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歧路行》选章(代序)
逝去的是大海返回的是泡沫 逝去的是一江春水返回的是空空河床 逝去的是晴空返回的是响箭 逝去...
-
断章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北京下了场少见的大雪,几乎所有细节都被白色覆盖了。在三里屯使馆...
-
远行——献给蔡其矫
-
艾伦•金斯堡
说来我和艾伦南辕北辙,性格相反,诗歌上志趣也不同。他有一次告诉我,他看不懂我这些年的诗...
-
智利笔记
基辛格后来承认,一九七0年九月,尼克松总统命令州阿连德政府的政变。一九七七年,尼克国卷人...
> 查看全部1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