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大陆
“海军至上主义”战略学派
海战和海上实力有超过陆战和陆上实力的地位。这是被称之为“海军至上主义”战略学派坚信不疑的信念。而1500年以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潮流,似乎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主要商路确定不移地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给在西印度群岛、北美、印度次大陆和远东的殖民地和商业冒险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一切都有利于位于欧洲大陆西翼的国家。的确,还需要有一个认识到海上贸易重要性的政府,这个政府要乐于为一支大规模的作战舰队支付款项。在这种先决条件下,英国的政治精英们似乎早在18世纪以前就已经找到了促进国家财富和实力不断增长的窍门。繁荣的海外贸易促进了英国经济,刺激了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为国家财政提供了资金,同时它还是通向殖民地的生命线。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制成品提供了出路,还为英国提供了许多原料来源,从宝贵的糖、烟草、白棉布,到越来越重要的北美航海用品。而且皇家海军为了英国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在和平时期确保对本国商人的尊重,在战争时期保护他们的贸易并攫取更多的殖民地领土。这样,贸易、殖民地和海军就组成了一个“良性三角”,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保证了英国的长期优势。 引自 地缘政治 // 086 欧洲大陆,调整均势
像许多重商主义著作一样,马汉的著作也倾向于过分强调英国的对外贸易而忽视国内生产的作用,特别是夸大了“殖民地”贸易的作用。在整个18世纪,英国的农业始终是它财富的基础,而出口(它在国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到18世纪80年代以前也许还不到10%)则常常遭受外国强有力的竞争和关税障碍,对于这一点,无论多么强大的海军力量都无济于事。海军至上主义所持的观点也喜欢忘记如下事实,那就是英国同波罗的海、德意志和地中海地区所进行的贸易,虽然比糖、香料和奴隶贸易增长要慢一些,但在经济上仍有很大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法国如果长期统治欧洲的话,就会像1806~1812年的事件所表明的那样,可能给英国制造业带来沉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对欧洲政治不闻不问,采取孤立主义政策,从经济角度上讲是愚蠢的。 引自 地缘政治 // 086 一旦在大陆上消除了后顾之忧,法国就会在海上超过我们。我一贯主张我们的海军应当保护我们在欧洲大陆上的盟国,借以牵制法国的力量,保证我们的海上优势。 英国对于想“牵制法国力量”的国家的支持,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或者进行骚扰以牵制法军,或派遣比较强大的远征军与英国当时的盟国并肩作战。 英国采取的第二种方式是财政援助。英国出钱组织雇佣军来同法国作战,或是直接资助同盟国。例如,从1757年到1760年,腓特烈大帝每年从英国得到多达675.1万英镑的资助。在拿破仑战争末期,英国财政援助的数额就更大了。英国之所以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主要是因为商业和贸易的日益增长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特别是有利可图的海外市场的繁荣,容许英国政府以空前规模借债和征税,而不会使国家财政破产。所以,尽管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牵制干涉“法国力量”是非常花费钱财的,但它往往能保证法国无法对英国海上贸易发动持久的进攻,也无法控制欧洲大陆,这样,它也就无法腾出手来对英国本岛构成进攻性威胁。这些必然会使伦敦有筹集战费并资助其同盟国的需要。地理上的优越性和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使英国得以实行其两面战略:“一面转向欧洲大陆,调整均势;另一面则指向大海,加强其制海权。” 引自 地缘政治 // 086
70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英国的“信誉”和信贷
“信誉” 在18世纪绝大部分战争时期,在为额外的战争开支所筹措的款项中,几乎有3/4来自借款...
-
法国财政与信贷
法国的财政 18世纪前英国就实行了一套由议会控制国家财政的体系,使英国在争霸斗争中占有很大...
-
海洋与大陆
-
法国大革命与反法联盟
现在回过头来看第一次反法同盟(1793~1795年)惨败的原因是十分清楚的,但在当时,这一结果...
-
被封锁的英国
由于英国在那时极度依赖海外贸易,因而它在拿破仑强制推行贸易禁令的“大陆体系”面前显得非...
> 查看全部3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