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蚕业早在商周时就已相当发达
吹吻橙
在读 古籍装修知识及其操作技艺
,桑、蚕、帛、丝已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记载;《诗经》中对西周时蚕桑季节劳动妇女的繁忙景象有不少的描写;战国时期,丝织品有素、绢、缯、绫、纱等,“帛”是统称,其织造质量、图案设计和产品之多样,令人惊叹;西汉初期,精美的丝织物不仅畅销全国,供人们做衣、鞋帽、绳带、帘帷、帐篷等生活用品,而且还是出口的重要物品之一……缣帛,质地柔软,平滑光润,面幅宽(据《汉书·食货志》载:“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书写容易着墨,用来写书比竹木就轻便多了;阅读时,可随意舒展;收藏时,可以折叠起来或卷成一卷;写书,文字可以随事长短裁截成段,以轴为中心,由左向右卷成一束,称为“一卷”。因之,“卷”作为计帛书数量的单位,也是计算书中内容的单位。著录书的数量,有的称“卷”,如《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后汉书·襄楷传》:“顺帝(刘保)时,琅邪宫崇谐阙,上其师千吉于曲阳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记述该书是白色的丝绢,红色打的格子,用青绸子作护首,写正文前用红颜色写题目。这是有关帛卷的较完备的描述;有的称“篇”,如《易经十二篇》;有的卷、篇并称,如《春秋古今十二篇、经十一卷》。后来,便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叫作一卷,或把几篇短文合成一卷;古今书籍称“卷”,始于帛书,并一直沿用至今。
春秋时期,帛书已经流行;先秦时期的一些书中,凡记述图书之事,常常简、yciUijOTYi53sRbb1n8NDw==帛并提。[2]8墨子说:“古者圣王,书之竹帛,传以遗后世子孙。”《韩非子》亦有“先王寄理于竹帛”的语句;秦汉时,帛书和简书已并行于社会。竹木简编连成书,极其笨重,但廉价易得,制作也很方便,则一直是普遍通用的书写材料;缣帛不仅价格昂贵且产品不易,故凡有意义和重大的事情,多写于帛;帛书还有竹木简不能胜任的特殊用途,如绘画、绘制地图、绘制简书中的附图和有纪念意义的或重要事件,以示郑重、珍贵。《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应劭《风俗通义》说:“汉刘向为孝成皇帝(刘骜)典校书籍二十余年,皆先竹书,改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帛书和简书虽然材料不同,+K2HpY01p4zVmxKvpM9mnnhvkJahSQLp4HJelni/XVo=形式各异,但在形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实物证明,帛书受简策影响,与简书的形式制度基本相同。在两种书籍制度中,简策还是主要的,《汉书·艺文志》著录中,“篇”多于“卷”就是证明。
俗语说:“有千年的纸,无百年的帛。”帛书容易腐烂,历史上出土不多,但无疑非常珍贵。现今所见到的古代帛书,最早是1942年在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一件帛画,其次还有两汉、晋初的遗物。最重要的一次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共20多种,有12万余字;字体为小篆和隶书,横摊着写的;有整幅(高约48厘米)、半幅(高约24厘米)两种;有些帛书用朱砂画着上下和两边的边栏,即后人称“朱丝栏”,先画好再写字,有的书没有画边栏,字也写得随便。主要是哲学和历史著作,也有一些自然科学著作,还有两幅湖南、广东、广西交界的地形图和驻军图,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其中一些书,可能刘向、班固他们校理图书时都没有见过。这些帛书不但丰富了许多古籍内容,可作为校勘某些古籍的依据,同时为了解帛书形制提供了实证,填补了中国书史研究中帛书实物的空白。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发现,已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整理,编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经法》《战国纵横家书》《五十二病方》《古地图》《引导图》等专书出版,可供研究。
在写字用“纸”没有发明以前,书写所用的帛也称为“纸”,随事截帛叫“幅纸”。[1]16《后汉书·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晋书》说得更详细:“魏(明帝曹)太和六年(232年),博士河间张揖上《古今字诂》其巾部帋(zh)今纸也,其字从巾。古之素帛,依归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幅纸,字从系,此形声也。后(汉)和帝(刘肇)元兴(105年)中,中常侍蔡伦,以故布捣挫作纸,故字从巾,是其声虽同,系巾为殊,不得言古纸为今纸。”东汉发明纸张以后,写书改用纸张;到了晋代,纸已开始普遍应用,但帛书继续存在。《隋书·经籍志》载晋荀整理《晋中经簿》时,“盛以缥囊,书以缃素”。3世纪之后,纸书进一步得到发展,帛书逐渐减少。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实证来看,缣帛作为书籍材料,大概肇始于春秋,使用帛书是从前7世纪以后到公元3世纪,有近千年的历史。[1]59帛书与简书同时存在,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推动图书事业向前发展。
吹吻橙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
书籍的出版必须具备五个条件[1]12,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的思想和知识——用以表达思想和知识的...
-
简策———我国正式的书籍
甲骨文,是“甲文”和“骨文”的合称。甲是龟甲,契刻在龟腹甲(少数刻在背甲)上的文字称为...
-
我国养蚕业早在商周时就已相当发达
-
卷轴制度来源于帛书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有的已经卷在竹木条上,这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卷轴形...
-
最初的“蝴蝶装”,改进为“包背装”,再进而成为“线装”
一、蝴蝶装 蝴蝶装,又称“蝶装”,是由旋风装转化而来的早期册叶装形式,书叶展开后因似蝴蝶...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