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
车厢的等级差别被苏共公开宣布作废了。然而,作废的只是某种等级差别。实际上,车厢在舒适度上仍然有两种鲜明的等级:“硬席”和“软席”,但苏共的意识形态不允许将它们称为“头等车厢”和“二等车厢”(到了21世纪,英国的车厢称为“一等车厢”和“标准车厢”,也是同样道理)。随着苏共越来越专制,他们已经对自己的最初目标完全丧失了感觉,产生了一种典型的精英主义。一种不公开的快车,“卢克斯蓝色特快”(Lux Blue Express),于1933年5月启动——就在“五一”,苏联劳动节的当天,苏联领导人们肯定是丧失了幽默感。这列火车专供特权人士乘坐,他们包括:党的领袖、高级政务官员、军事将领,当然,还有他们的配偶。其豪华设施使当年国际卧车公司的客车都相形见绌,因为它们明确的是七星,而非五星。根据斯大林的明确命令,车厢是隔音的,使用了特殊的绝缘材料,有毡、铅和木头等隔板层,以保证车厢里听不到车轮的噪音。每次出行前,列车员都要在车厢各处泼洒古龙水,在桌板上摆上鲜花。老百姓无从染指的奢侈品摆在桌上,供免费取用,包括美国香烟、昂贵的巧克力、最好的鱼子酱和水果。斯大林专用的红木内衬车厢有两间卧室,后面还有一节一模一样的仿造车厢,供他的贴身卫兵使用,这样就没人知道他究竞睡在哪一节车厢里了。每当这列火车通过时,车站都要封闭。“卢克斯蓝色特快”(对苏共领袖们来说,选择这样一个名称实在令人奇怪)在铁路上总是享有优先权,当它快要到达时,普通百姓甚至都不准靠近车站。这列火车终年使用,只除了冬天,往来于不同的夏日度假地之间,偶尔也到莫斯科,但其存在从来没得到过官方承认。 引自 第 十 章 红色大铁路
4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