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第十六章 帕布洛·毕加索:立体主义,1906—1907
是驱除恐惧还是激发恐惧?也许两者兼而有之。既害怕精神上的也害怕物质上的。一直是妓院常客的毕加索,明白梅毒是一种无声的、反复发生的威胁。他不会忘记1900年关于定期卖淫问题的辩论在巴黎展开得轰轰烈烈,也忘不了1901年当他造访圣拉扎尔医院期间看到因染上第三期梅毒而面目全非的女人。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后面的太平间,经常有警察送来的尸体让公众参观,直到巴黎警务总监1907年3月中旬制止了这一行为。他还知道这种病也是导致高更死亡的原因之一。《亚威农的少女》是毕加索的“黑暗之心”,并且也是与蛮荒的诱惑的一场搏斗。它不像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将往何处去?》,这幅画是向荒蛮投降的一种象征。 引自 364/ 第十六章 帕布洛·毕加索:立体主义,1906—1907
47人阅读
刘未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344/ 第十五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时空区间和光量子,1905
克利福德、马赫、皮尔逊和18世纪的哲学前辈大卫·休谟都认为人类知道的仅仅是他们自身的感觉...
-
344/ 第十五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时空区间和光量子,1905
如果光速只是一种特殊的速度,为一常数,那么所有其他事物都会怎样变化就突然变得很好理解了...
-
364/ 第十六章 帕布洛·毕加索:立体主义,1906—1907
-
379/ 第十七章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构建一个残破的梦,1907
斯特林堡的选集有55卷之多,包括61部戏剧,7部长篇和中篇小说,7卷自传,上百个短篇故事,哲...
-
424/ 第十九章 詹姆斯·乔伊斯:碎片化小说,1909—1910
撰写现代主义作家的历史很像他们自己的小说创作。事件的展开使我们的编年史体系落空。我们可...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