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编辑
1.叙述性总结(简单描述)和场景展现(详细描写)
★你多久使用一次叙述性总结?有没有哪些长段落里实际上没有事情发生?故事情节中的主要事件是发生在总结里还是场景中? ★如果你的作品中确实有太多的叙述性总结,你想把哪部分变成场景?这些叙述性总结中有主要人物吗?主角可以出现在转写后的场景中,让他们的性格更为具体吗?有主要的情节转折或出人意料之处吗?如果有,开始写场景吧。 ★你的作品中有任何一处用到了叙述性总结吗,还是说从一个场景跨越到另一个场景,一点呼吸的空间都没留? ★你描述了人物的感受吗?你是否告诉了读者这个人物正感到怒不可遏、血脉偾张、郁郁寡欢、垂头丧气、大惑不解、兴高采烈、乐在其中、扬扬得意或生不如死?留心所有在对话之外提到情绪的地方。很可能你在讲述应该被展现出来的内容。记住要抑制解释的冲动。 2.刻画与阐述(如何将大纲或设定里的内容落实到正文里)
★回顾一下介绍一个或多个角色的场景或章节。如果有的话,你花了多少笔墨来描述新角色的性格?你告知我们的角色性格会出现在后文的对话和行动中吗? ★再看看角色的历史?你详细描述了几个角色的童年生活?这些生活故事有可以删减之处吗? ★有什么信息(技术细节、角色的经历、地点或家庭背景)是读者为了理解故事所必需的?读者在故事的哪个阶段需要了解这些信息? ★你是如何把这些信息传达给读者的?你是不是用给读者讲课的方式一股脑儿把信息全都传达给他们了? ★如果是通过对话进行阐述,那么这是通过角色间真实存在的对话传达的么?哪怕他们讨论的事情并非读者必须知晓的。换句话说,对话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吗?
3.叙述视角
★你用的是什么视角,为什么?如果你想保持亲密,你用的是第一人称吗?如果你想制造距离感,那你用的是第三人称,还是全知视角? ★你会从一个角色的视角切换到另一个吗?如果会的话,为什么?如果坚持用同一个视角人物,或者在合适的地方用空行中断场景,你的故事会更上一层楼吗? ★看看你用的语言是适合视角人物的吗?如果不适合,那怎样的才适合呢? ★看看你的描写。你能说出视角人物对你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感受吗?
4.比例(人物、情节等在文中的占比)
★看看自己的描写。你所写的细节是你的视角人物会注意到的吗? ★重读一下你写的前五十页,注意看看你把时间花在了哪里。你塑造最多的角色在结尾还重要吗?你展开描述的地点在后文中用到了吗?有哪个角色在结局中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吗?读者能从你描写不同角色的篇幅猜到这个结局反转吗? ★你写到了哪些转折--支线情节或描写--是对推进情节没有帮助的吗?如果写到了,这些内容都是有用的吗?如果你没有写过,需要加上一些转折吗? ★你写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爱好吗?如果写到了,仔细考虑一下自己需为这些内容花多少时间。
5.对话
★首先,检查对话中的解释。可以用荧光笔标出对白之外每一处提到情感的地方。很有可能你高亮标记出来的地方都是这样或那样的解释内容。 ★ 去掉解释,看看没有这些解释之后,对话读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更好了?更糟糕了?如果更糟糕了,那就重写一下这段对话吧。 ★既然已经拿出了荧光笔,不妨标出所有“地”结尾的副词。你用了几个?其中有多少副词是基于描述情绪的形容词(歇斯底里地、愤怒地、愁眉苦脸地等等)?即使不全都删掉,你也至少需要删掉其中的大部分。 ★你用了什么提示语?有没有不符合现实的(“他扮了个鬼脸”,“她咆哮道”)?除了说你还用了什么动词?请记住,虽然偶尔会有例外,但即使像回复道或者回答道这样无关痛痒的动词,也没有说这样低调。
★你可以彻底删掉一些提示语吗?删掉后,看看说话者是否清晰可辨。或者试着用动作描写代替几个提示语。
★你有没有用提示语开始一段对话?(✘) ★你有没有记得把名字放在动词之前(“雷尼说”),而不是相反的顺序(“说话的人是雷尼”)? ★你在同一个场景里用了超过一种方式指称一个角色吗?(✘) ★省略号代表跳过,破折号代表中断,你是这样用的吗?(✔) ★你在对话中多久分段一次?试着分段更频繁一些,看看效果如何。
6.读出声
★首先,大声朗读你的对话。此外,也读出你的叙述。在某些时候,你应该大声读出你写出的每一个字。 ★朗读的时候,请留意你想修改的地方。只要有想法,就进行修改吧。 ★你的对话有多流畅多优美?你是否可以使用更多的缩略语、更多不完整的句子和连写句? ★生硬的对话是不是伪装下的阐释? ★角色对彼此的了解程度如何?他们是否误解了彼此?有没有什么内容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你是如何写口音的?你是否用了很多不常见的拼写和其他花哨的词语?如果把有口音的对话用标准的拼写重新写一遍,读起来还像有口音的人说的吗?
7.内心独白
★首先,你写了多少内心独白?你或许会想再次拿出记号笔,标记出每一处角色脑海中的内容。 ★如果你的内心独白过多,检查一下是不是有的内心独白其实是改头换面的对交谈的描述。你是否用内心独白来展示那些应该被讲出来的事情?有些长段落是否应该变成场景? ★有没有内心独白的提示语应该被删去?你可以通过改写成第三人称,或者把内心独白单独放在一段,或用斜体,或是单纯删去提示语来做到这一点。 ★你在用什么写作方法?当在第三人称下进行叙述时,你是否使用了内心独白提示语、斜体或第一人称?如果用了,你的写作视角够远吗?换句话说,你的写作方法和你的叙事距离契合吗?
8.动作描写。
★你用了几个动作描写?(可能是时候再次拿出荧光笔了,标记出所有的动作描写。)对话多久会被打断一次? ★你的动作描写写了什么?是熟悉的日常行为,比如打电话或买杂货吗?你多久会写一次重复的动作描写?你的角色总是看向窗外或点一支香烟吗? ★你的动作描写能为你的角色增光添彩吗?这些通用动作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做出的动作吗? ★你的动作描写适合你对话的节奏吗?大声朗读出来,感受一下。
9.分段
★翻看一下你的手稿,不用阅读,只是注意下空白。有多少空白空间?有没有一整页是一个长段落的情况?是不是有很多段落的长度超过了半页? ★如果有的场景看起来很拖沓,试着多分段。 ★有没有场景是没有用到长段落的?请记住,你要追求的是恰当的平衡。 ★你的角色是不是给另一个角色做过小型演讲?(单人对话过长) ★如果你正在写小说,那你写的场景或章节是否都一样长?(长段落慢节奏,短段落快节奏。需张弛有度)
10.重复
★重读一遍自己的故事,记住每段你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刻画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性格,你想创造什么样的情绪,你想营造什么样的氛围。你是分别用多少种方式达成每种目的的? ★如果超过了一种方法,就去掉效果最弱的方法再读一读,看看效果是否受到影响。 ★章节层面的情况呢?你有没有在多个章节里提到同一件事?(重复情节)
★有没有哪种情节设计的技巧或风格上的效果是你格外喜欢的?你多久会用到一次? ★你笔下的反派可恶之处不止一个吗?你给他们赋予了读者能够认同的性格吗?(反派要真实立体) ★最后,留心在不经意间重复使用的词。越特殊的词,给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重复使用就越惹人反感。 11.精益求精
★你在作品中让人物同时做两个动作的时候多吗?也许是时候再次拿出记号笔把它们都标出来了。请记住,只有两个动作确实能同时发生时才能这样写。(边……边……;做……时,主角做了……动作)
★你写了多少“地”结尾的副词?对话和描述都要检查一下。(不滥用……地) ★在对话和描述中,你用了很多短句吗?试试用逗号把这些短句连在一起。(而不是句号) ★你没有用很多感叹号吧?! ★有没有让你特别骄傲的修辞手法?你会在情节中的关键之处加入这些修辞吗?如果会,请考虑把它们删掉。(不要让华丽的描写转移/打断读者注意力) ★你写了很多脏话吗?
12.声音
现在再把同一个段落通读一遍,遇到让你皱眉或无聊的段落时,在下面画上波浪线。然后回去把所有你不喜欢的段落连着读下来,这次要试着分析这些段落跟你喜欢的段落有什么区别。是写得太平淡了吗?太紧张了吗?太尴尬了吗?太直白了吗?太乏味了吗?太用力了吗?太模糊或者太抽象了吗? 如果问题在于太平淡,那就要看看前后的句子,是否都是同样的结构。比如,连着写很多直接陈述句,就会让人有平淡的感觉。如果问题是写得太抽象或太模糊,就要重新改写得更加具体。“一个男人走进房间,点了一杯饮料”的效果不如“一个矮个子走到吧台前,点了一杯血腥玛丽”的五分之一。 如果问题在于太直白,就要检查是不是因为解释过多——在对话、内心独白甚至叙述中——然后相应地删减或改写。如果作品过于紧张、用力或尴尬,可以试着大声朗读出来,留意自己想要在其中做出的任何微小的改动。通常情况下,这些改动会让你的声音变得更加自然。 你如果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就会对自己的声音更敏感,从而逐渐增强你所追求的自信与辨识度。角色的声音和叙述的声音都是如此。如果你没有十分留心笔下的人物,他们的声音可能会听起来相差无几。
我们建议依次大声朗读每个主角的发言,这样有助于区分出每个角色的声音。而依次大声读出每个主角视角下的段落,也会帮助你发现不适合角色声音的地方。依次倾听每个角色的语言和想法,让耳朵纠正对每个角色来说不正确的地方,比如听起来不像这个人会说的对白或产生的想法。修改的过程能够把角色的声音塑造得比初稿更好。 对整本书的声音来说也是如此。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