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警惕扭曲之手
西部地区在地区发展经济方面乱象丛生。
首先,地方政府专注于GDP增长排位赛,而政府官员任职时间一般在3到4年,这就导致了政府官员重视短期,就引入一些污染和高耗能的企业来促进gdp的发展,而忽视长期也就是地方的环境以及产业结构。
———————————————————————————
深度思考:这样的一个扭曲的状态,除去制度的问题,很大程度和我们国家的公民对于公平性的理解有很深的一个关系。
一,区域发展的公平性问题
区域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大的原则。
第一公共投资的效率原则;
第二人口的自由流动;
第三向没有享受公共投资好处,地方进行适度的财政转移;
———————————————————————————具体的来讨论转移支付的问题: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支持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可能。
第一,支持生产性的项目(既然是生产性的项目,那么就必然意味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而且这样的投资从物理意义上来说难以进行移动)。
第二,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主要需要投资的是医疗和教育以及道路的修建,这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方式。同时,随着人口的流动,可以进行迁移)
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的转移支付方式较好。
———————————————————————————再从法规方面来分析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人口的自由迁徙和居住权,都是已经写进宪法保障的,而中国却还在大城市加强公共服务骑士,同时以设计整治的名义为由来阻碍人口的流动
———————————————————————————
其他的一些隐身的思考,对于公正性的认识,公正性就是公民所持的观点,不应该跟自己是否在当前处于既得利益的位置有关,中国很快就可能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发达是物质层面的,而价值观是文明层面的,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们的政策取向是否跟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应该具备的价值观相符
———————————————————————————
二,何不土地和户籍制度联动改革
中国经济增长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引擎,第一是人口红利,第二是人国内储蓄率高,第三是教育从此导致的劳动成长率提高,第四是城市化以及区域格局的调整;据现在的情况来分析,人口红利已经过去。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国内储蓄率会进一步下降,而教育在短时间之内无法体现出来,所以城市化以及区域格局的调整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而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指标是,建设用地指标沿海城市的建设用地非常的紧张,而中西部城市有建设用地,但在产业园建成之后,却出现了企业的一个空缺
这个地方可以尝试把建设用地指标作为一个杠杆来调整沿海地区和中西地区的一个经济发展的手段,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转移支付的媒介。
———————————————————————————
城市距离大港口的距离会影响基土地利用率,距离500公里,土地利用效率就会下降50%。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国内经济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深化,这样的影响还会更大;
城市扩张之后,我们也可以去看土地利用的效率,因为正方向来说,城市扩张会有规模效应,导致土地利用率上升,但负方向的话呢,新增部分大多数为郊区,土地利用率极低,一个城市扩张之后,如果土地利用率是提高,那么说明该地方还是需要建设用地指标;
中国分析下来,经济聚集在发生,但人口并未同步的进行聚集
“重要的资产如果不能交易,那它本质上就不是一种资产”
“在公共政策讨论中,很容易会犯的错误,用既有政策下的结果来反对改革”
———————————————————————————
三,劳动力都去哪了?
(一)中国的劳动力真的短缺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在叫家政服务的时候就发现早就预约满了,是不是有种感觉?中国的劳动力已经开始短缺了,但其实,通过数据分析,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现在主要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而城市产业结构,服务业还会进一步的发展。服务业对于体力的要求是低于制造业,年龄也可以偏大,女性也可以从事,这就说明,中国农村人口还有很大的劳动力并未释放,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于农村人口的举家迁移的比例很低。(其实,中国的劳动力并未短缺,而是由于人口流动政策的限制导致并未将所有的劳动力潜力发挥出来)
———————————————————————————
(二)农村人口结构也会随城市化模式相应调整
(1)很多反对农村人口流动的观点来源于,担心农村粮食产量以及农耕用地的废弃,其实我们都知道农业产出在现代主要取决于土地面积,而不是人口数量。中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推进,粮食产量却不断的增长,可能是由于技术的增加以及杂交水稻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但未来这样的进步还将持续,所以人口不会成为农村粮食产量的决定因素;
(2)中国粮食的库存不断的上升,但粮食进口量也不断的上升,这就是由于中国政府要保护农粮食的价格,为了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国内的粮价仍然要高于进口(这个地方就需要反思,国家在保护农民,但市场不在保护,那有什么手段可以提高?农民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可以减轻政府对于农村保护的负担)
不负好书和自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中国经济欧洲化
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拉美化,也就是所谓的 1、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社会不稳定;3、陷入中...
-
第三章 打破大国发展的“不可能三角”
陆教授所说的三角,统一,效率和平衡。为什么说是不可能?从常规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平衡与统...
-
第四章 警惕扭曲之手
-
第五章 大城不死(大城市的优势;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方式最好;产业升级也一样的需要低技能劳动)
从城市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大城市,有两个方面优势,一城市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提高...
-
第六章 全球视野下的大城市(中国大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上海类似城市发展案例)
研究城市化可以放眼全球来看,同一个时间不同进程的情况(当今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