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认为,圣人洞察事物本性,因此没有感情的冲动,这并不是说圣人便没有对事物的感觉。毋宁说,他不为感情所扰以至失去“心灵的宁静”。
斯宾诺莎曾说:“懵懂无知的人不仅由于外界的各种因素而焦躁不安,以至永不享受心灵的宁静;他还对神和万事都懵懂无知,若不痛苦,便无法生活,真正不痛苦时,也就不存在了。有智慧的人,在他被认为有智慧的范围内,心神泰然,还由于意识到神、万物和自我,因具有某种永远的必然性而时刻存在,由此得以安享心灵的宁静。”
45人阅读
An丶168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骄傲就是一个人的进步已到达极限的标志,它是...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和强调寡欲相联,老子还强调,人要弃智。老子看到,知识本身就是欲望的一个对象;它又引起人...
-
道家认为,圣人洞察事物本性,因此没有感情的冲动,这并不是说圣人便没有对事物的感觉。毋宁说,他不为感情所扰以至失去“心灵的宁静”。
-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以制造一张桌子为例,从桌子的角度看,这是建造;从树的角度看,这是破坏。叫它建造也好,叫...
-
“所以知也,而不必知”
就是说,人依赖认知能力才得以取得知识,但并不因有认知能力就必定有知识。其原因是,人的认...
> 查看全部3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