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84 重视“概念工具”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读过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戊戌前后的几种因素》原题为《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以日本因素为例》c45-971221p.pm ,发表于1998年 研究人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每一个时代所凭藉的“思想资源”和“概念工具”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人们靠着这些资源来思考、整理、构筑他们的生活世界,赋予日常事件的意义,同时也用它们来诠释过去、设计现在、想象未来。人们受益于思想资源,同时也受限于它们。大体而言,戊戌之前用来改革的思想资源新旧杂陈,而此后则是愈来愈新。人们发现旧资源已经应付不了新局面了。
P196 不管“通”或“不通”,留日学生的确在当时中国占有显著的地位。这种情形一直要到1920年代英美留学生取得思想文化上优势后,才出现了所谓“镀金派”——英美留学生和“镀银派”
【读书摘抄】p7 才高而贫贱:士大夫与专制皇权共生共存时代的读书人分流 (douban.com)
p92
如果没有新的思想资源,即难有“自生近代性”可言。然而,西方来的新思想资源,如果不是遇到一个产生内变并有内发需要的时代,也不大可能生根。所以,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交叉性的,是行进中的火车[内部的变化]与转辙器[西方思想]的关系(韦伯语)。————————有没有可能,除了这两个因素比较之外,还应该有别的因素,更何况西方的新思想资源本身也是在自身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亦即一方面需要打破唯中、唯西,用全球视野看;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之上来追求观察两者的交叉性;此外还应观察人的因素。
有无外来思想资源影响的人口观比较209
“群”与“社会”二词在古书中都出现过,但与近代中国所认定的意义不同,所以应该被视为新的概念。(王汎森《清末民初的社会观与傅斯年》,《清华学报》)
——————————
1914年马伯乐idée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35549827/
《十六世纪的无信仰问题》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43938943/
《 历史的逻辑 (豆瓣) 》
豆友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126 清季学者学术转型的心路历程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43939529/ —————————— 241 一般相信1920年... 
- 
            P184 重视“概念工具”
- 
            60 历史潜流 | 205 国家意识一、每个时代思想构成的不同层次 二、历史文献的公开性 三、不同文本的流通渠道,以及文人写... 
- 
            197、382 近代中国史学的三次革命一、梁启超(1873-1929)《新史学》,重心是重新厘定“什么是历史”-争论中国有史、无史 p433...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