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
一个盛世的到来…… 引自 第四节复杂的雍正 068 引文:
一个盛世的到来必定要有反贪腐作为先导,反贪腐是盛世到来的推动力和有力手段,为盛世开辟道路,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比如乾隆盛世的到来就不是偶然的,雍正皇帝雷霆手段、全力以赴反贪腐,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乾隆初年官场风气清正,推动了盛世的到来。贪腐导致财政、经济羸弱,发展阻力大,不打击贪腐官员,工作进行不下去。从清朝来讲,康雍乾三朝反贪腐都有各自的特点,环境不同、手段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康熙继位以前,中国经过长期的战争,环境恶劣,不仅老百姓水深火热,政府也贫穷,发不出各地官员的俸饷,无法养活自己的官僚,一定程度上默许了官员贪污。那时官员的薪资低,一个知县的年俸是四十五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红楼梦》里刘姥姥算“螃蟹账”,说是大观园的一餐螃蟹宴一共花了二十多两银子,够庄稼人一年的开销了,就是说,当时知县的俸禄也就相当于一户农民的全年支出的二倍。所以康熙以前的史料中几乎没有反贪污。康熙亲政之后,提出“官清”,就是指治理吏治。 康熙的治理手段是教育,推崇理学、道学,推行《圣谕十六条》,要求官员、百姓都要参与,每个初一、十五宣读,教育官员要爱民、对老百姓好,修身养性,起到了一定作用,涌现了如于成龙等一些修身养性功夫做得好的人,明白怎么做人、做官,有自己的信条。同时康熙注重树立清官榜样,比较有名的如张伯行、张鹏翻等。此外,也惩治了一批官员,比如“昆山三徐”,徐元文、徐秉义、徐乾学三兄弟,后来被贬职。总的来说,康熙时代惩处力度相比于雍正和乾隆,不是那么大。 雍正就不一样,他采取了一些制度遏制贪腐。到了康熙晚期,官场趋于混乱。雍正元年(1723)正月初一,发布的第一份诏旨就是给全国的督抚州县讲为官之道,层层告诫。另一方面,他也大力惩治贪官。当时亏空国库现象很严重,省里、县里都如此。雍正上台之后严查亏空,于元年成立了会考府,主要功能就是反贪污,专门考察各地方亏空的情况,在全国甄别贪官,一旦发现就要他们退赔。曹雪芹家就是因此被抄。雍正惩处贪官力度大,手段严厉,而且不避亲。有人揭发一个官员贪污了四千两银子,奉送给了十五个人,这些人里面有他的十二弟允,雍正把送钱的单子全部公布,要这十五个人退赔,允掏没有钱,就在王府前把家具摆出来变卖。这种惩处确实对遏制贪腐起到了一定作用,刹住了风气。 乾隆上台的时候,前期官场清正,吏治较好。乾隆十三年以前只杀过一个大的官僚,三朝的老臣子鄂善。那时,乾隆刚定了贪污一千两以上就要判处死刑的规矩,没过多久就发现鄂善贪污四千两。因为他年龄很大,乾隆不忍心杀他,辗转反侧考虑了一晚上,最后命他自尽。 乾隆时期,国家富裕,国库充盈,贸易市场很大,与外国通商频繁,但同时出现了漏洞,对于礼义廉耻不太讲了,风气慢慢就坏了,以致吏治败坏,贪污贿赂公行。乾隆也企图挽回这一江河日下的趋势,他命令检举整顿,屡兴大狱,用严刑峻法打击贪污贿赂等不法行为,因贪污受贿被杀戮、关押、遣戍的官僚多得不可胜计,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腐败风气,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Cassandr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百度百科:女真族与满族
女真族,别称朱里真、女贞、女直,今称满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1]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
-
我不太能接受他的说法……
他怎么能如此轻描淡写,我读着实在是心理不适。 满族崛起之初还有第三个优点即是和汉族不相混...
-
反腐
-
政权的合法性与民族政策
喔,想起哈贝马斯。 关于异族入侵和皇权合法性…… 引文: 关于异族入侵和皇权合法性,这是清...
-
不同以往的移民潮
由中原地区向四周辐射 康熙以后经济恢复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到乾隆末全国已有三亿人,但没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