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在于当他做什么事时,他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事,并且自己意识到,是在做这件事。正是这种理解和自我意识使人感到他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人的各种行动带来了人生的各种意义;这些意义的总体构成了我所称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们可能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他们对这些事情的认识和自我意识不同,因此,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意义也不同。每个人有他的生命活动的范围,与其他任何人都不完全一样。尽管人和人之间有种种差别,我们仍可以把各种生命活动范围归结为四等。由最低的说起,这四等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里上升到“智性的世界”。哲学家如果是在智性世界中生活,他也就是超越于人间世。在这样的境界里,最高的成就是和宇宙合一;在这种和宇宙的融合中,他也超越了智性。
38人阅读
An丶168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传习录》,其中有一段说:“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
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
-
哲学,或说形而上学的思考,是由于人经验到某种存在而引起的。这个某种存在可能是感觉,或是感情,或是其他的什么。
我在上一章末所讲的当代中国哲学精神的表现,在其中我运用清代儒家对中国古代哲学典籍校勘考...
-
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
> 查看全部3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