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知觉从根本上说以碎片化、震惊、离散的经验为典型。2
景观文化并不是建立在使一个主体成为观看者的必然性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被孤立、分化出来,以及作为被剥夺公民权利的移民期间(inhabit time)的策略之上。同样,注意力的对立形式,既不是排他性的,也不是本质上的视觉形式,而是由其他一些精神.与认知状态构成,例如恍惚与出神。3
我的目标之一则是展示在现代性内部,视觉何以仅仅构成可以为一定范围的外在技术捕捉、塑造或控制的身体的一个层次;与此同时,视觉又是如何成为能够回避体制性围剿,能够发明新的形式、影响及紧张关系的身体的一部分的。3
注意力的历史问题,其部分意义在于它是如何成为两类著作所提出的课题之间的关纽的:一类是对视觉与知觉最有影响的现代哲学反思(Derrida,Blanchot,Bataille,Lacan)另一类是现代论权力效应,论经验与主体性的社会与体制建构的著作(福柯&本雅明)。4
我认为,注意力成为一个特别的现代问题, 只是因为在知觉中思考在场概念的可能性已经历史性地彻底消失了;因而注意力既成了在场的模拟,也成了以其不可能性的面目出现的临时或实用的替身。在《观察者的技术》一书里,我表明了physiological optics在19世纪初的兴起,是如何替代了旧有的视觉模式的;这种视觉模式一直以来将世界的自在建立在一个观者,以及知觉的当下与无时间性的基础之上。在本书里,我考察了这种转移的某些后果:特别是这样一种关注模式的出现,即作为一个主体如何维系世界的融贯而又实践的意义,这种关注模式主要不是视觉的,或者甚至不是现实的。有关注意力的规范解释,直接来自这样一种理解:对自我同一性现实的完全把握是不可能的,而以生理及心理上的临时性与过程为条件的人类知觉,至多只能提供其对象一种暂时的、变化中的近似物而已。4 引自 导论1 注意力乃是视觉的主观观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注意力乃是一种手段,一个个体的观察者可以借助于它超越那些主观局限,并使知觉成为它自己的东西。也因此,注意力同时成为一个观察者借以向外部中介的控制与吞并开放的手段。5
悬置(Suspension)这个词有几重含义。第一,我想暗示悬疑的状态,一种观看或聆听的状态是如此全神贯注,以至于成为日常状态的一种豁免,成了一种被悬置的时间,一种出离时间的状态。 注意力(attention)一词的词根,事实上回荡着一种“紧张”(“tension”)状态、一种“绷紧”(“stretched”)状态以及“等待”(“waiting”)状态的余音。它暗示了一种在惊奇或静观中固定、抓住某物的可能,在这种状态中,专注的主体既无法动弹,也没有着落。不过,与此同时,悬置还是一种取消或一种打断的状态。在这里,我还想用它来意指对知觉本身的一种打扰,甚至是一种否定。因为,我在全书中关注的是这样一个知觉观,它既是一种全神贯注,又是一种缺席或延搁。【知觉的这种矛盾构成】10 引自 导论1
11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