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汉哀帝在无内忧外患之时 拱手禅让皇位给异姓的原因:合法性危机
刘欣一而再、再而三地表达禅让的愿望,在后世看来颇不寻常。东汉、曹魏、东晋末年的禅让,都是因为皇帝早已成为傀儡,大权已成权臣的囊中之物。但刘欣却是牢牢把控着皇权,既没有霍光这样僭越的权臣,也没有吕后这类越轨的外戚,更没有反叛的诸侯和入侵的外族。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要将繁盛的帝国拱手相让给异姓,透露出他本人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帝制时代,皇帝的精神危机就是帝国统治危机的表征。 于是问题来了,刘欣的精神危机是什么?来自哪里? 从后人的视角看,刘欣死后不到十年,西汉就被新朝取代,演绎中国帝制时代的第二次改朝换代。这说明,刘欣的精神危机的确不是他个人的事情,他的暴亡使汉朝陷入了空前危机。但是,一般来说,王朝的覆灭往往与政治的败坏、经济的崩溃、文化的腐朽、版图的分裂、御外的失败相关联。而刘欣晏驾时的汉朝,基本没有上述问题,至少程度远没有那么严重。诸如土地兼并、贫富分化、自然灾害之类的社会问题当然存在,但对比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末的藩镇与黄巢、明末的叛乱与后金旁伺……西汉末年的时势根本达不到崩坏的程度。 从刘氏的统治看,汉朝开国以来经历过多次皇权交接时的统治危机,多数看上去更严重。高皇帝死后吕后秉政、吕氏上位,靠的是高皇帝的一班勋旧功臣和刘姓诸侯发动政变,才得以扭转局势;汉武帝好大喜功,极度压榨民力,晚年的“巫蛊之乱”更是酿成皇太子自杀、汉昭帝八岁即位的危亡局面;汉昭帝死后昌邑王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废掉,改立汉宣帝,局面一度危如累卵。于是另一个问题来了:以往更严重的局面都能有惊无险地度过,为什么刘欣之死会导致汉朝统治的空前危机,并且汉朝最终没能挺过去?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一个笼统的答案是:以往的危机只是权力危机,而此时的危机是合法性危机。所谓合法性,就是“天意”。权力危机不出长安城,甚至不出未央宫;而合法性危机则遍于天下。刘欣的精神危机,其实就是汉室的合法性危机。 而汉朝人的一大特点,就是信天意、信鬼神、信天人感应。天上、人间、地下是一个浑然的世界。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反正鬼魂不灭。地理对应着星图,星宿对应着君臣。上天不语,但会通过地震、水旱、蝗虫等“灾”和日食、陨石、谣言等“异”,抑或雉鸟、嘉木、彩云、甘露等“祥瑞”来表达意志。这些灾异和祥瑞,有对未来的预兆,有对过去的褒贬,体现了上天对统治者的真实态度。儒生通过儒学的“理论”和数术的“科技”,掌握着解答灾异和祥瑞寓意的钥匙。由此,汉朝的统治、儒家的理念、上天的意志,就集中体现在灾异和祥瑞上。 事实上,灾异和祥瑞本质而言是一回事,汉宣帝的做法一时巩固了天下对刘姓仍然葆有天命的信心,但也对灾异和祥瑞的信仰推波助澜,使得朝野对异象蕴含的预言愈加深信不疑。合法性危机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 引自 引子:皇帝之死
165人阅读
Shmily澈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西汉汉哀帝在无内忧外患之时 拱手禅让皇位给异姓的原因:合法性危机
-
新政权建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政权如何组织+政权如何合法
刘邦去世前,一个都没解决,但是为后世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从洛阳迁都长安以防备关东诸...
-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七国之乱
通过汉景两帝的努力,最终达成诸侯国力量的削弱:地方上,王国和侯国基本郡县化;中央里,外...
> 查看全部2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