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之后正式开始独尊儒术
儒家“通三统”的首次尝试。所谓“通三统”,就是在汉家天下里同时保存前面两个朝代的祭祀不灭。汉朝要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们,封以很高的爵位,有封地。就像周朝会把夏的后嗣封在杞国,商的后嗣封在宋国。对汉朝来说,秦朝是“闰”,不承认其合法性,所以“三统”即商、周、汉。 与此同时,何武对“三公”也提出了建议。汉家最初的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中丞相位最尊,御史大夫虽然与丞相并称两府,实际低于丞相;太尉时置时废,汉武帝用内朝官大司马大将军实际履行太尉的武职;汉宣帝取消了大司马的印绶和官署。何武的意见是,应该建立符合儒经的三公,于是汉廷把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大司马给予了印绶并改为外朝官,地位与丞相等同,新的三公制建立了起来。 不久,成帝突然死去,他始终没有子嗣,这说明郊祀变革不必为此背锅。大概是在王氏家族的建议下,王政君又把郊祀制度改为了南北郊。至此,在刘姓天命已衰的背景下,宗庙、祭祀、建三公、通三统,都实现了儒家的意图。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尊儒术”。 一个是宗庙制度的改革,一个是祭祀制度的重置,还有一个是最高级别官制的改革。这三件事对儒家都非常重要,都属于最基础最核心的制度,又主要是外在形式上的改制,不太涉及朝廷权力的重新分配和既得利益者的损害,阻力相对比较小,虽然几经波折,最终都确定了。这三件事意义重大,意味着汉朝从“霸王道杂之”真正转向了“独尊儒术”。而前两件最终是在王莽手中完成的。可以说,儒家的改制最终造就了王莽,而王莽也成就了儒家的改制。 引自 三、陈圣刘太平皇帝
50人阅读
Shmily澈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汉宣帝刘洵 中兴之主 完成汉朝的“德行”
刘询不愧是西汉的中兴之主,死后“中宗”的庙号当之无愧。他既能笼络儒家,又能抗衡儒家,也...
-
王莽就是皇权过分依赖祥瑞来维护合法性、依赖外戚抗衡儒臣反噬的结果
然而,刘询鼓励各地报祥瑞,是为了烘托汉朝的伟大和自己的神圣,却做梦也没想到,祥瑞和灾异...
-
汉成帝之后正式开始独尊儒术
-
西汉皇室旁落的关键性总结
今人陈侃理说,“汉家天下的文化危机先于社会危机来临,神学权威先于政治权威衰落。政治文化...
-
汉哀帝的哀是拜王莽所赐
按照汉制,帝王崩殂后,要由新皇帝和大臣一起议谥。鉴于一是刘欣在位期间王氏家族吃尽了苦头...
> 查看全部2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