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与战争趋势
列强的行动是按照它们各自理解的民族利益进行的
在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时,英国坚决地进行干涉,站在法国一边对抗德国,这次危机使法国和德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高涨,当民族主义者们公开谈论即将到来的冲突时,两国都大量扩军;而在英国,这次危机促使英国政府正视陆军同海军关于一旦参加欧战在作战计划上的分歧。一年后,英国外交大臣霍尔丹勋爵访德外交使命的失败,以及德国海军力量的进一步加强,使英国和法国于1911年11月签署了妥协性的海军协议。这时意大利则趁机向土耳其发动了机会主义的进攻。巴尔干同盟的国家纷纷效尤,这个同盟在其成员国为战利品争吵之前,实际上把奥斯曼帝国赶出了欧洲。旧的“东方问题”的再现,是所有事件中最严重的事,这一方面是由于列强不能真正控制对抗中的巴尔干国家狂热追求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也由于事态的发展威胁着某些强国的重要权益。例如,塞尔维亚的兴起引发了维也纳的恐慌;德国对土耳其军事影响的不断扩大,使圣彼得堡深为不安。当斐迪南大公于1914年7月遇刺激起奥匈帝国反对塞尔维亚的行动时,俄国采取了对抗措施。通常认为,大公之死只不过是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索,这是很有道理的。 引自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 259 作战计划:“速度”
1909年以来,德国向奥匈帝国做出的外交和军事上的保证,已达到了俾斯麦从未想到过的程度。此外,不论战争的具体起因是什么,德国的作战计划包括通过比利时立即向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相比之下,维也纳制订军事计划的人,尚在几条战线的抉择中犹豫,但首先打击塞尔维亚的决心逐步加强。在法国贷款的支持下,俄国保证如果战争爆发,它将比以往更加迅速地进行动员向西进攻;同时,法国于1911年制订了著名的17号计划,其中包括快速进入阿尔萨斯–洛林,即使理由不甚充分。意大利与三国同盟的盟国一同作战的可能性大为减小,而德国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时,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介入则愈加可能。不用说,在各国的参谋总部中,无疑都认为“速度”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说,只要冲突有可能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动员并武装自己的战斗力量,抢在对手之前到达和越过边界。在柏林尤其如此。在那里,陆军的任务是对西方实施毁灭性打击,然后回到东方,攻击行动较慢的俄国人,而且这一类想法在其他地方也颇流行。如果一场真正的大危机到来,在战略计划的策划者们接管权力之前,外交家们是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活动的。 引自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 259 联盟:持久战
如果允许俄国单独进攻奥匈帝国,如果允许德国再次发动像1870年那样的反法战争而其他国家保持中立,那么俄国和德国的胜利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即使时间稍长一些)。但是,这些同盟意味着,即使一个交战国在一次战役中遭受重创,或者其资源已不足以再维持冲突,但是从盟国得到援助的希望和诺言可激励它继续战斗。设想一下,如果不是得到盟国及时的支持,法国在尼韦勒的灾难性进攻和1917年兵变之后,是难以继续作战的;意大利1917年在卡波雷托失败后是无法避免其崩溃的;奥匈帝国1916年惊人的损失(甚至1914年后在加里西亚和塞尔维亚的失败)之后是很难继续进行战争的。因此,实际上同盟体系本身肯定使战争不会很快有结果,这也意味着在这场持久的决战中,就如同在18世纪大规模同盟战争中一样,胜利将属于海陆军和金融、工业以及技术资源最丰富的一方。 引自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 259
42人阅读
Chandl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俄国“不成熟”经济
工业化程度 1914年俄国的工厂即使大约有300万工人,也只占人口的1.75%,这个水平是很低的也许...
-
门罗主义与海外扩张政策
美国工业的实力和海外贸易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更加专横的外交和具有美国风格的强权政治。美国...
-
联盟与战争趋势
-
协约国优势未能提供决定性优胜
协约国占有优势的那些领域,不可能提供迅速或决定性战胜同盟国的条件。 经济方面 从经济方面...
-
走向崩溃的俄国(一战)
俄国应该首先走向崩溃,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罗马和维也纳都不存在的两个问题:其一,它...
> 查看全部3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