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帝国”的传统中国
关于我为何选择中国作为研究的对象。我之所以涉足中国的研究,主要是因为在大学当我开始学中文的时候,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他鼓励我到台湾,后来又到沈阳做研究。1982年我在那待了一年。当我在东北的沈阳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对清史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因此,在选择这一研究领域的过程中,我身边不同的老师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引自 作为“帝国”的传统中国 新清史真正的發源地其實是在中國,與中美關係密切相關。歐立德在耶魯本科學的是歐洲史,語言學的俄語與法語。1979年鄧公訪美,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他受此影響開始學習中文,並選修了史景遷的中國近現代史課程,後獲得富布萊特獎學金到臺大學中文。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將其選中送往遼寧大學學習一年,開始接觸清史和滿文。歐立德在耶魯念碩士還選修了白彬菊的課,開始重視滿文檔案的重要性,著力學習滿文。歐立德博士階段的導師魏斐德當時正在加州伯克利寫《洪業》,又將其引向八旗制度研究。上世紀九十年代,歐立德再次回到大陸,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訪問交流,在第一歷史檔案館查了一年滿文檔案資料,這成為了他後來創作「新清史四書」之一《滿洲之道》的基礎。
100人阅读
東寫西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新清史的影响与回应
有一种批评说新清史否认满洲人有接受一些汉人文化的影响,这不合历史事实。我觉得这种批评是...
-
作为“帝国”的传统中国
由于西方词汇的影响,这过去被理解为是“帝国”的过去,“imperial past”。这样的印象导致了...
-
作为“帝国”的传统中国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