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拘无束:印刷时代书籍的极大丰富》
古登堡身后的头五十年,印刷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欧洲几乎所有主要城市。尽管这项技术全面占领印刷界尚需时日,尽管早期的印刷商更喜欢用羊皮纸,并努力使其产品在外观和手感上更贴近手抄本,但图书这一信息传播的媒介,已经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古登堡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图书产量飞速提升。据估计,在印刷机出现之前,整个欧洲只有约五万册图书;而古登堡的第一部《圣经》出版的五十年后,书的数量超过了八百万册,版本数量达到两万八千个。一位高效的印刷工人一天内生产的图书数量,相当于一位称职的缮写士六个月的全部产出。古登堡印刷术出现后一百年中,印刷的图书数量超过了此前一千年抄写数量的总和。这场变革推动了思想和知识传播方式的千万次创新,也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 图书生产商的目标客户不仅是神职人员和贵族,还包括学者——他们现在可以通过引用相同印刷本的页码和图表来隔空讨论书籍了。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更是不可错过。为迎合读者需求,出版商和印刷商将书籍尺寸设计得更为合宜。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读者和他们或公共或私有的图书馆,印刷商和出版商开始利用新开辟的国际商业渠道。法兰克福书展始于1478年前后。它曾在每年四旬期结束时(恰逢本笃会修士完成一年一度的经文通读)和夏末举行。尽管拉丁文仍是书写和印刷书籍的主流语言,但使用世俗语言的书籍越来越多了。文艺复兴是翻译的时代。 引自 印刷时代书籍的极大丰富
117人阅读
马国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无拘无束:印刷时代书籍的极大丰富》
-
《情书:图书馆的未来》
书籍数字化为珍稀书籍及抄本的发掘、研究、欣赏和品鉴提供了重要手段。数字化结合在线出版,...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