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和他的僕人
无善无恶
读过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一七九三年七月十五日,伊特鲁斯饮號正北上英吉利海峡,距離比利時港口奥斯坦德還有一天的航程·此時,一艘不列颠海軍獨桅帆船悄悄靠了上來。這年夏天,不列顛和法國作戰,而不列顛海軍正實施禁運。英吉利海峡中,任何未懸掛聯合王國船旗,文件又不符的船隻都可加以扣押,伊特鲁斯坎號的船長有理由感到焦慮,這艘船是那個時代不罕見的法律大雜燴·建造於美國·出售於加爾各答,登記成其他船名,名義上由來自伊斯特里亞的威尼斯人所持有,懸掛托斯卡納船旗,由英格蘭人指揮,戴運了至少四國商人的货物,而股東至少有三個國家的人·這艘船航行在一個實易獨占觀念當道的世界,船上準備了好幾種版本的貨單,端視是誰想檢查。對了,船上還有一名中國乘客,名叫林亞九。
直到抵達聖赫勒拿島-南大西洋中的一座孤島,往返亞洲的定期船雙會在此補充飲水與給養——伊特鲁斯坎號船上的人才得知戰爭的消息。他們在新年當天離開澳門,船上戴滿著糖。當時兩國仍維持和平,但他們並不知道,不列顛正是在這一天宣戰的。伊特鲁斯坎號一頭栽進的這場戰爭,是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的遲來結果-革命發生後,法國跟歐洲其餘國家對立。
到了奧斯坦德港後,船被英軍扣押,船上貨物的合法性和不合法的補償方案的司法訴訟,在不列顛法庭持續了15年。
船上的林亞九只能滯留在倫敦。1793年來到倫敦的中國人。留下一副肖像畫。罕見的是,林的名字出現在畫框內。
據說喬治三世在海德公園偶遇林,大喜過望,不停喊著「居然?居然?中國人耶!中國人耶!你好嗎?你好嗎?」林亞九躬身,輕聲說道「請了,請了」。
林亞九是商人瑞典人康斯坦(Constant)的家僕,康斯坦留下的文件汗牛充棟,現今都保存在日內瓦圖書館。先就職於奧地利帝國第利亞斯特亞洲公司。後來是法國東印度公司駐廣州代理人,這些公司和英國,荷蘭等成立的公司一樣,都是做「獨佔」生意。
而除了這些獨佔生意公司外,存在大量的規避「獨佔」生意的各類船隻和公司。
康斯坦三度來回澳門,結識並雇用了林亞九。
澳門是個有葡萄牙人總督的葡萄牙城市。不過,等到大清在十八世紀中葉派地方官給澳門之後,葡萄牙人就再也不能獨享這座城市,而是必須允許所有來人進入。據康斯坦估計,澳門在十八世紀下半葉的歐洲人口超過兩千人,除了總督夫人之外全都是男性。加上在歐洲人家裡幫傭、同居的中國婦女(表面上都改信基督教),『基督徒」的人數就增加到七千人。這個數字遠遠不及在澳門工作的兩萬五千名中國男子,他們的勞動力對這座城市的運作來說不可或缺。此外,還有一千兩百名至一千五百名非洲奴隸,全部加起來就是澳門的總人口。儘管歐洲人為數不多,但他們主宰了這個口岸。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