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学霸家族养成记1
1. 提起梁启超,这位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最广为人知的语录便是《少年中国说》: 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 那一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不知振奋了多少代少年人,至今仍时时被吟诵。 4. 读书,是为了学做人 5. 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能?成个人,还是别问题。 6. 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7. 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还未成个人。 8. 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9. 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0. 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经济的压迫。现在世界各国,都感觉经济的困难,而中国为尤甚。全国人好像困在久旱的池塘中的鱼,大家在里面争水吃。现在如此,将来恐怕更要利害。人们不能不生存,因为要生存,就会顾不得品格了。 11. 所以在我们青年品格未固定、可善可恶的时候,须得早早下点涵养功夫,把根基打好,将来到社会里才能不屈不挠,立得住脚。 12. 看天下:如何涵养品格? 13. 任公:我以为必须注意下列各点:(一)有精到的技能;(二)有高傲的志气;(三)有真挚的信仰;(四)有浓深的兴趣 14. 诸君无论学哪一门学问,总要学到精绝,学到到家,维持生活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15. :倘若没有高傲的志气,见了别人住一百块钱一个月的房子,自己住五十块钱一个月的,比不上他,便羡慕他,要学他;见了别人坐汽车、马车,自己坐人力车,比不上他,便羡慕他,要学他。因为羡慕他,要学他,于是连人格都不顾。大多数人品格之堕落皆由于此——由于物质生活之提高。 16. 还有一层,志气高傲,才可以安处风波,不怕逆境。人生不能不碰风波,捱得过风波,便到坦途。终身在风波中的狠少,许多人因为志气太小,当不住风波,便堕落下去。人生之能否成功,全看其能否捱得风浪。有了高傲的志气,不为困难所挠,打破了难关,以后便一帆风顺了。 17. 高傲的志气,青年人多有之,不过多因为操持不坚,后来口渐消磨至尽。且光有志气,尚恐怕有客气之病,故必须济之以真挚的信仰 18. 一个人于他的职业的本身自然要有浓深的趣味。同时最好于职业以外选择一种有浓深趣味的消遣——如踢球、围棋、歌乐等——来陶冶性情。这种趣味浓深的消遣,至好在青年时代养成,庶几将来别的坏习惯不会“取而代之”。我所谓兴趣,是要没有反面的。譬如吃,也许是有趣,但吃多了生病便没趣了;譬如赌,也许有趣,赌输了便没趣了;其他类此者举之不尽——这类的消遣,不能算是趣味的。 19. :呜呼!可怜!世人尔许忙!忙个甚么?所为何来?那安分守己的人,从稍有知识之日起,入学校忙,学校毕业忙,求职业忙,结婚忙,生儿女忙,养儿女忙,每日之间,穿衣忙,吃饭忙,睡觉忙,到了结果,老忙,病忙,死忙。忙个甚么?所为何来? 20. 每日行事,则请客忙,拜客忙,坐马车汽车忙,麻雀忙,扑克忙,花酒忙,听戏忙,陪姨太太作乐忙,和朋友评长论短忙。不得志的那里肯干休?还是忙;已得志的那里便满足?还是忙。就是那外面像极安闲的时候,心里千般百计、转来转去,恐怕比忙时还加倍忙;乃至夜里睡着,梦想颠倒、罣碍恐怖,和日间还是一样的忙。到了结果,依然还他一个老忙,病忙,死忙。忙个甚么?所为何来? 21. 呜呼!人生无常,人身难得,数十寒暑,一弹指顷,便尔过去;今之少年,曾几何时,忽已颀然而壮,忽复颓然而老,忽遂奄然而死。囫囵模糊,蒙头盖面,包脓裹血,过此一生,岂不可怜!岂不可惜!何况这种无目的的生活,决定和那种种忧怖烦恼,纠缠不解;长夜漫漫,如何过得!我劝汝寻根究底还出一个题目来,便是叫汝黑暗中觅取光明,敦汝求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汝要求不要求,只得随汝,我又何能勉强?但我有一句话:汝若到底还不出一个目的来,汝的生活,便是无目的,便是和禽兽一样。 22. 汝若问我:人生目的究竟何在?我且不必说出来,待汝痛痛切切,彻底参详透了,方有商量。 23. “知不可而为”主义是我们做一件事明白知道他不能得着预料的效果,甚至于一无效果,但认为应该做的便热心做去。换一句话说,就是做事时候把成功与失败的念头都撇开一边,一味埋头埋脑的去做。 24.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惑就是明白,不忧就是快活,不惧就是壮健。反过来说,惑也,忧也,惧也,都是很苦的,人若生活于此中,简直是过监狱的生活。遇事先计画成功与失败,岂不是一世在疑惑之中?遇事先怕失败,一面做,一面愁,岂不是一世在忧愁之中?遇事先问失败了怎么样,岂不是一世在恐惧之中? 25. 梁启超墓园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内。墓碑由其长子梁思成设计,按梁启超生前嘱咐,墓碑没有任何“善赞浮辞”记录他的生平事迹。 26. 尽人事,顺天命,做事专注,倾尽心力,成不成有很多因素,不成也坦然接受,没有遗憾。 27. “故孔子言:‘不忧,不惑,不惧’,佛言:‘大无畏’,盖即仁即智即勇焉。通乎此者,则游行自在,可以出生,可以入死,可以仁,可以救众生。”每每读到这一部分,林风又能获得一些坚定的力量。 28. 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1916年,梁启超写信给自己的大女儿梁思顺,劝女婿慎重考虑外交部职位。 29. 梁启超深知官场之苦,他的政治活动,大多不太成功。1912年,梁启超结束流亡回国,与袁世凯合作,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合为进步党,力争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抗衡。同时,他在袁世凯政府出任司法总长。1913年,他便被痛击,写信给女儿说:“吾党败矣。吾心力俱瘁,无如此社会何,吾甚悔吾归也。” 30. 信中,梁启超立志今后要与政治绝缘,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四年后,经历了“倒袁运动”,反对过“张勋复辟”,随着段祺瑞政府倒台,时任财政总长的梁启超才终于得以退出政坛,成为饮冰室主人。 31. 就如他在《少年中国说》追求的那样,他56岁人生的各个面向都勃发着生命力。与一切自称少年的油腻男不同,梁启超真正实现了“男人至死是少年”。 32. 1897年,维新变法前一年,24岁的梁启超和章太炎约了个饭局,他俩当时是《时务报》的两支健笔。不过章太炎写不出梁启超的感染力,他对梁启超有敬意。 33. 但他对康有为自称超过孔子很是不满。而那时的梁启超,又太爱康有为了。两人带队,一场辩论变成了肉搏。 34. 先是对骂,章骂梁这一边是“教匪”,梁就骂章为“陋儒”。梁启超的弟子梁作霖火气最旺,出言威胁说,在广东时,有人诋毁康有为,大庭广众之下就要被暴打一顿。说着他就要冲上来打章太炎这方一位老友。 35. 不仅如此,梁启超还请胡适给他的书作序,胡适认真且不算客气地写了序,提出了些质疑。然后梁启超就小气地把序放在了文末,还自己附了《复胡适之书》,却不刊载胡适的答书。胡适不太高兴,回去又写日记。 36. 梁启超过世第二天,胡适的日记里多了一段评价:“任公为人最和蔼可爱,全无城府,一团孩子气。” 37. 文人意气,相爱相杀 38. 都和蒋介石一个坏毛病,遇事不快写日记自我开解 39. 《时务报》里第一次出现了无线电、X光、潜艇,就好像今年的自媒体一轮又一轮充斥着ChatGPT、引力波、转基因。梁启超甚至为中国引进了小说《福尔摩斯》,《时务报》的“域外报译”中,开始连载四个短篇小说:《英包探勘盗密约案》(《海军协定》)、《记伛者复仇记》(《驼背人》)、《继父诳女破案》(《身份案》)和《呵尔唔斯缉案被戕》(《最后一案》)。 40. 武昌起义后,他兴致勃勃回国,但好像总是晚了历史一步。巴黎和会时,是梁启超从前方传回给政治家林长民的消息,点燃了五四运动 41. 这是梁启超的人生底色,他成长于科举尚在维系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年代,后来在“欧风美雨”熏染之下有了科学和公民意识,同时又深度参与到政治,在速成的现代化里,“他基本上就只能是一个生活在过渡时代里面的两头不到岸的人。 42. 梁启超热情不减,不仅在治学,还在打麻将,他管这叫“四人功课”,还可以边口述社论边打麻将,抓牌打牌的姿势很是潇洒。据媒体报道,他水平不佳,十玩九输。 43. 真乃大生活家,智趣如泉水般涌溢。真是对待生活有着大胆作为大胆尝试的见解,也便折射到政治主张思想上的活跃与积极。 44. 他华丽地描述新老的不同:“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45. 其实这里面所用的‘老’与‘少’,并不在于生理年龄的老与少,而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老与少。他期盼用少年所代表的希望与活力,扫除僵化、陈腐的旧势力。” 46. 中国最强学霸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47. 他在信中唏嘘康有为家教子“八塌糊涂”,女婿负债,两位世兄“活是两个大傻子”,两位小姐,只能被女婿摆弄。“像南海先生(康有为)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全不会管教儿女,弄成这样局面。” 48.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出身广东山村寒门,但自他开始,满门俊秀。梁启超共有子女九人,其中有三位院士,分别是建筑、考古、火箭专家,还有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图书馆学者……他们均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翘楚,中流砥柱。 49. 他们没有仰仗父亲的名声,“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即便学贯中西,但也没有一个人留在国外。学成归来后,他们在最艰难的岁月报效国家。 50. 生活中的梁启超,从不吝啬表达父爱。他在信中会称思顺和思庄为“大宝贝”和“小宝贝”,“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指思成和思永)”,梁思礼是“老白鼻(baby)”。思念凶猛时,他也从不掩饰,“我的宝贝思顺,我不是不想你,却是没有工夫想。” 51. 梁启超酷爱写家信,据统计,他写给子女们的书信几乎占到了他著作总量的十分之一。 52. 即便自己忙得脚不着地,他也会盯着孩子们学习,会抽空带子女们出去游玩——游乐场、赛马场、听歌剧。 53. 梁启超的一项教育原则是褒大于贬,鼓励为主。给孩子们的奖品,大多都是他亲手写的对联或诗词等。梁启超根据谢国桢给孩子们的评分,给孩子们奖励。思忠额外获得了两个字幅:用篆书写的“慎独”,用隶书写的“局恭处,执事敬,与人忠”。 54. 当周希哲在外交部的工作受党争影响时,梁启超还在给思顺的信中开导,“凡为社会任事之人,必受风波。吾数十年,日在风波中生活”。 55. 梁启超把儿女当成朋友一样平等对待。除了关心儿女的事,他也花费大量的笔墨记述自己的近况和所思所想,与他们交流。 56. 1927年,梁启超的小儿子思同患流行性肺炎病逝,稍大一点的思礼也因肺炎连日发烧,差点没命。梁启超着急到五天内给海外的孩子们写了三封信。当时时局动乱,连年兵灾,北京,天津和武汉都没有安稳的地方。 57. 1910年,“双涛园群童”,摄于日本横滨。前排:梁思成(左一)、梁思庄(左二)、梁思忠(右二)、梁思永(右一)后排:梁思顺(左二)孩子们都入乡随俗, 58.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梁启超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挚友,他非常喜欢林徽因。但他也明确告诉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事得由他们自己做决定。 59. 当林长民被奉系军阀袭击身亡后,梁启超第一时间写信给梁思成,告诉他要镇定,好好安慰林徽因,在天下动乱之时,“只好随遇而安罢了”“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60. 当时梁启超的境况也不容乐观,但还是揽下了林徽因的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你们更不必因此着急”。 61.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结婚典礼在加拿大总领事馆完成,“东方式”的结婚礼服,中西结合的婚礼。他们能成婚,是梁启超“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梁启超送给新人两个祝福,一是注意身体健康,二是互相体贴,一起成长。 62. 梁启超还精心为他们安排了欧洲的蜜月旅行,他们在那些充满欧洲文化的建筑旁照相、画素描、写日记,那次蜜月之旅也为二人在建筑史的教学和科研打下了重要的根基。 63. “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 64. 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甚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主义做根柢。”梁启超在《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的演讲中阐释自己的趣味观。 65. “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只有个0了。”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 66. 每个人都有具体的指导。他常常购买旧书、字画,既自己读赏,也当做礼物送给孩子们,在文化和审美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 67. 梁思成曾向女儿梁再冰回忆,孩子们匆匆吃过晚饭后,父母慢吞吞地饮酒。梁启超总会谈论他正在写作的题目,人物传记、史哲、文学、国学…… 68. 1924年后,只有思达、思懿、思宁还在梁启超身边。事务繁忙的梁启超就请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谢国桢做家教,课程的内容涵盖国学、史学、书法等。课堂就在梁启超的饮冰室书斋中。每周有半天休假,无所谓考试。 69. 等子女们长大后,纷纷越洋留学。梁启超多次嘱咐思成,所学专业不要太“专门”,生活不能变得单调,这样会容易厌倦,厌倦就会苦恼,容易滑向“堕落之根源”。梁启超更是现身说法,说自己能够永久保持不厌倦的精神,就是因为能保持丰富有趣的生活。 70.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时,除了学业优异,音体美样样精通。他曾任清华管乐队队长兼第一小号手。他也曾是体育大师马约翰的爱将,跳高获过校运会第一名,还是个足球健将。 71. 梁启超也建议思庄,“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你本来有些音乐天才,能够用点功,叫他发荣滋长最好”。 72. 思成、思庄和思永都在美国留学,思顺随丈夫在加拿大,当梁启超听到思庄决定去加拿大时非常高兴,他本不愿思庄和哥哥们一样在美国读书,“狠不愿意全家变成美国风”。最好思庄可以前往欧洲深造。 73. 梁启超广博开阔的学术胸怀在这里展露无疑。他希望儿女们能学习感受不同国家的学问和学风。 74. 对于思庄,梁启超本想让她学生物,希望家里能多几个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思庄按照他的指点,进入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读生物。但读了一段时间后,思庄始终对生物不感兴趣。 75. 梁启超听说后,赶忙给她写信:“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还告诉思庄,自己所推荐的未必合适她,“你应该自己体察作主,用姊姊哥哥们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76. 于是,思庄转到了自己挚爱的图书馆学,后长期在北京大学工作,成了图书馆学家。 77. 梁启超曾在信中给孩子们写过,“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78.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后,梁启超成为了重大嫌疑人之一。家人们担心他的安全,梁启超则引用孔子的经历和《中庸》,告诉儿女们自己如何面临患难,“君子居易以俟命”。 79.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弟子蔡锷发动“护国运动”,梁启超逃出北京,南下前往广西的路上,梁启超随时给儿女们写信,称“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他又将自己一路躲避追堵、险些丧命的经历写成《从军日记》,寄给思顺,并交代她保存好,言“此汝曹最有力之精神教育也”。 80. 皆以修身为本”是梁家教育的核心,根基便是儒家文化的修身之学。他亲自为儿女们讲《孟子》,希望他们可以熟诵《四书》《论语》等儒学经典。 81. 1923年,思成、思永在北平遭遇了车祸,思成左腿骨折,思永嘴唇碰裂了一块,腿上微伤。梁启超在信中为了让思顺放心,详细地讲述兄弟俩受伤的前后经过,如何互帮互助,处理结果如何。在思成住院治疗的两个月间,梁启超认为正是读书的好时候,让他借机温习《论语》《孟子》《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希望他可以在忧患中成才。 82. 因为这件事,思成的出国留学计划耽搁了,还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微跛。梁启超开导他说:“人生之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83. 梁启超乐观的天性影响了子女和兄弟们。1926年,梁启超便血,“协和”医院割掉了梁启超的右肾,没有查出病变。 84. 手术失败后,梁启超一直都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却从不放大痛苦,总是在信中跟子女们说自己仍在“得意地讲演”,身体“健旺”,请他们不用担心。他开玩笑说自己从前就想知道右肾是否有毛病,事实证明是健康的,“我却真放心了”。甚至还跟孩子们调侃,自己小便的颜色跟二叔的“普洱茶”相比,简直是“雨前龙井”。 85.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溘然长逝,年仅56岁。中国依然在风雨飘摇之中,军阀混战,列强虎视眈眈。 86. 梁启超曾对儿女们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87. 1948年,梁思成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为保护中国古建筑耗尽一生心血。他和林徽因及清华师生一起设计了新中国国徽。 88. 1930年,梁思永冒着硝烟战火回国,参加考古工作,与兄长梁思成同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89. 1949年,梁思礼获博士学位,毅然回国,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也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90. 长女梁思顺(1893-1966),诗词研究专家。丈夫周希哲是梁启超的学生,也是中国著名外交官 91. 三子梁思忠(1907-1932),陆军上校,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回国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参与“一·二八”淞沪抗战,表现十分出色,但因患腹膜炎不幸去世。 92. 二女梁思庄(1908-1986),图书馆学家,曾任北大图书馆副馆长,精通英、法、俄、德等语言,是中国图书馆西文编目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 93. 四子梁思达(1912-2001),经济学家,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中国银行长沙支行任职,1949年后在国务院外资企业局(后改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任职。 94. 三女梁思懿(1914—1988),社会活动家,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是“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骨干,“燕京三杰”之一,后担任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顾问。 95. 四女梁思宁(1916—2006),新四军战士,革命家。早年就读南开大学,1937年日军轰炸南开,被迫失学,是梁家唯一没有读完大学的人,受梁思懿的影响加入新四军 96. 幼子梁思礼(1924—2016),著名火箭系统、导弹控制专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他分别于1987年、1993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97. 学习和工作一样,都是一件“反本能”的事情。它像是一场跋涉,需要你不断深入、专注,才能渐入佳境,寻觅到其中的乐趣。这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获取一个全新的知识,克服一道难解的题,会让人收获“柳暗花明”的快乐。 98. 学习没有捷径,但一定有科学的方法论。教育科学发展到今天,“学习方法”已经不再是伪科学和鸡汤,而是基于对脑神经科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研究,发展出的一套系统、科学的理论。 99.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费曼学习法”广为人知,只用20分钟就能充分学习知识点且形成牢固的记忆。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思想,并阐述了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100. 作者斯科特·扬可以说是一位“学神”,一年内就完成了麻省理工学院33门课程。在这本书中,斯科特分享了自己的整体性学习法,对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进行拆解,介绍了包括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在内的七大方法。 101. 一番考察后,家乡四川自贡下面的仙市镇成了她的目的地。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着4万多人,女性占一半。 102. 贫困始终是古镇女性必须时刻抗争的敌人,而伴随贫困的是见识的狭窄和环境的逼仄,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次生灾害——来自家庭男性成员的欺压和剥削。” 103. 张水宝结了婚。丈夫张水宝和仙市的很多男人一样,满口脏话,不干活,没责任心,偶尔还会打她。 104. 周围人都宽慰她,有了孩子后,男人就有责任心了。现实是,独自育儿让她的生活更艰辛。 105. 黄茜想过结束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但张水宝不同意。母亲谢大姐也不支持,“只要不离婚,啥子都可以解决。”在谢大姐的家族中,没有一个人离婚,在她看来,离婚只会毁了女人的名声。 106. 不幸的黄茜尝试自寻出路,卖药、摆摊、做床垫销售……借此离开仙市和丈夫,但生意一度受疫情影响,兜兜转转,她又回到了仙市,回到了无法摆脱的婚姻关系中。 107. 又或者说,她习惯了,习惯了一直下坠的生活,习惯到无力再往上爬。 108. “她们已经麻木了,痛而不自知。每天都痛,你就不觉得痛了。”易小荷如此形容仙市女人的状态。 109. 李红梅和童慧是仙市镇上一对默认的同性伴侣,从二十多岁在一起,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 110. 抛却性别,她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及相处模式和镇上的夫妻没有两样。 111. 李红梅坐在沙发这头,童慧就远远地坐在那头;李红梅殷勤地洗水果、剥果皮,童慧的反应不冷不热。 112. 李红梅其实是我采访中谈吐非常好、认知最高的人,结果她还是被这里的男权文化所同化。这其实很令人惋惜。”易小荷感慨。 113. 是什么让一个人对生活放弃了抵抗?我觉得是绝望 114. 看来还是要多读书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天地,不把自己局限于很小的空间里。 115. 她也告诉女儿,“你将来长大了也会面临选择,无论如何都不要太早做决定、太早结婚。” 116. 中金公司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人在国内约有9.6亿。仙市镇的四万人口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117. 在结构性的贫困和父权制社会下的女人的命运,随着时代变迁,你可以自我奋斗,但你依然会被一些封建落后的东西压得很深。 118. 不知道你对我感觉怎么样,可能我就是这样理智又没有勇气吧。我们现在都在默默努力着,去奔赴和追赶自由惬意的生活。 119. 希望我们都能去做到最好的自己,笑看风起尘落的人间。而我们,依然是最好的朋友 120. 法国人一般统称为大马格里布薄荷茶——绿茶,薄荷,“第一杯温柔如生命,第二杯浓烈如爱情,第三杯苦涩如死亡”。马拉喀什的主人没那么诗意,只说因为摩洛哥不让公开喝酒,所以薄荷茶是他们的“零酒精威士忌”。 121. 在《厌女》的中文版序言里,上野千鹤子写道:“当一个理论被用于实证时,理论会因适用的对象和文化背景而得以‘本土化’ 122. 生孩子如果成为一个女性在找工作的时候需要证明的条件,其实这就是一种天然的歧视。类比到男性身上,就等同于男性为了找工作要证明自己不举(性功能障碍),听起来特别荒谬,但这是很多女性找工作时面临的普遍问题。 123. 在职场上,一步差错可能影响三五年的时间。 124. 原来高跟鞋是一种物化,原来女性爱美这件事情,可能不是女性自己喜欢,很多以前觉得非常正常的事情,包括化妆,可能都是女性被物化的证明。 125. 大家夸小女孩的时候,经常会夸小女孩长得可爱,长得漂亮,乖巧听话懂事。但是夸小男孩的时候,就是聪明,即便说小男孩淘气,也会说淘气的小男孩长大了聪明。 126. 小女孩为什么乖一些好?小男孩为什么淘一些好?为什么淘一些的就聪明?为什么小女孩不能淘?为什么小女孩就要文静?这都是歧视。 127. 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缺乏性别教育。男性对女性的了解非常差,我以前真的以为月经是可以憋住的,只是像拉肚子一样憋住会疼,因为从来没有人公开谈论它,好像在生活里谈论月经这件事是一种禁忌。 128. 一个男生很难突破那个环境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129. 另一方面,其实是屁股决定脑袋。男性在很多时候就是既得利益者,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愧疚,会把一切正当化。哪怕男性可能就是淘汰了一个本不应该被淘汰的女性而成功的,也会给自己找个正当的理由,诸如两性的社会分工之类。 130. 我希望,我妈能跟我姐一样,逃离传统观念对女性需要相夫教子的束缚,在老年时代,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131. 他分析人之所以沉溺手机,是因为网上所有资源都在迎合你,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他还说,人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主性,却可以在手机上获得一种主人感。 132. 沉迷手机的人,其实沉迷的是那个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里,他不会遭受任何挫折。 133. 北溪”管道是从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天然气项目,堪称欧洲能源的大动脉。去年夏天,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2”军事演习的掩护下,在“北溪”管道处安放了遥控爆炸装置。 134. 作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欧洲第一大制造业强国,德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极大。但由于自身能源匮乏,近些年来,其能源进口依赖度基本维持在60%以上。且德国的商业模式一直以供应充足的廉价能源为前提,而这一廉价能源正是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 135. 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迫于西方盟友的压力,德国不得不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实施这一举措后,迎接他们的便是2022年岁末德国经济的“寒冬”。仅仅去年9月,德国破产的企业和公司就多达762家,同比上升34%。 136. 2022年,德国能源价格比2021年上涨34.7%,食品价格上涨13.4%。 137. 能源价格上涨不仅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直接影响民众生活,还为德国的制造业发展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138. 俄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原本是普鲁士公主。她嫁到俄国后,罢黜丈夫彼得三世,自己坐上了俄罗斯沙皇的宝座。18世纪下半叶,她邀请除犹太人之外的欧洲人移居俄罗斯,彼时大批的德国人(普鲁士人)迁移到俄国。 139. 这些移民及其后裔被称作伏尔加德意志人。在二战中由于政治因素,他们颠沛流离,各处迁徙。直至苏联解体后,重归统一的德国设立相关法令欢迎具有德意志血统的海外侨民返回祖国,大批在俄德裔终于重新踏上故乡的领土。 140. 1992年至2002年间,约有150万在俄德裔回到祖国。他们虽然在血统上是德国人,却已经习惯了苏联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甚至完全不会说德语。德国政府的研究表明,与其他团体相比,该社区对极右翼德国另类选择党(AfD)的支持率更高。而该党在反对政府支援乌克兰的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激进。 141. 2022年的报道显示,俄裔是德国最大的移民群体之一,德国有近300万人有俄罗斯血统,其中有200多万人持德国护照。 142. 也就是说,20多岁的年轻人,20%-30%的工资会花在房租上,而在日本经济发达的地区,年轻人的房租负担更重。所以哪怕工资尚可,住在父母家也能明显减轻经济负担。 143. 与仓田类似,与父母同住的福田也都将收入花在自己的兴趣上。1974年出生的福田在一家小型游戏公司做IT技术员,年收入300万日元(约15万元人民币)。作为一名御宅族,福田最喜欢的是游戏和动漫,梦想着娶一位年轻的女声优。
木槿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揭秘清华的数学天才计划读书笔记1
2023年8月8日,摩洛哥杰迪代,一年一度的穆塞姆节上,民众在大西洋海水中骑马。这是为了纪念...
-
揭秘清华天才计划读书笔记2
超级碗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的年度冠军赛,每年的观众总数高达两亿,接近美国总人口的三...
-
中国最强学霸家族养成记1
-
中国最强学霸家族2
近年来,日本未婚人士越来越多。以总务省人口普查为例,从1985年到2015年,30-34岁男性未婚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