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先验还原
“本质还原”的要求,仅仅是把关于认识对象的信念(如苹果的颜色、特点、味道等)悬调起来,对其存而不论。那么,“看苹果”仅仅意味着看到这么一个东西,其不彻底性在于它还承认有一个主体在认识苹果,只不过这个主体是不带有主观的预设去认识而已。“本质还原”进行的“悬调”也并未涉及认识主体自身。 而“先验还原”则进行彻底的悬搁,不仅要把“苹果”这个东西存在的信念悬搁起来,还要把关于认识的主体在世界中存在的信念悬搁起来,也就是说要把“你自己在认识苹果”这件事也悬搁起来,存而不论。这时就涉及认识主体要去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是什么,自己的意识行为本身又是什么等问题。 所以“先验还原”走了一条更为彻底的路:将对象、自我、自我对这个世界的意识行为本身都悬搁起来,对这一切存而不论,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就好比说,之前我们站在自我主体的角度去“看”世界。现在我们“跳出来”,以第三者的角度即上帝视角,去观察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探究自己如何认识世界以及世界的样子。那么,这个领域是什么?就是经过“彻底悬搁”后还原到的一个绝对纯粹的意识领域,即“先验意识”。而原先的那个经验的“自我”就被还原为“先验的自我”,因而胡塞尔也把这种还原称为“先验还原”。 引自第293页
357人阅读
> 我来回应
熊猫の大叔🌈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
看事情本来的样子(这里的“事情”是指在人的意识领域里的一种体验,因为人的任何认识最终都...
-
胡塞尔;自由想象的变更
“自由想象”是在人的意识领域发生的一种意识行为,是意识本身具有的特点。对于一个对象,对...
-
胡塞尔:先验还原
-
胡塞尔:先验的自我
胡塞尔认为笛卡尔的“我思”的方式可以采用,但火力不够,还没达到先验的状态,于是他沿着这...
-
胡塞尔:意识的“指向性”
意识的“指向性”意味着意识总指向某个对象,意识总是关于什么的意识,不存在赤裸裸的意识,...
> 查看全部5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