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苏轼1
初识苏轼,应该是从小到大背的那么多首苏轼的词,赤壁怀古、明月几时有,后来看了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从林语堂感性的笔墨里认识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苏轼,再后来看了梁启超的《王安石传》、赵冬梅的《大宋之变》,又从描写他人的笔墨里认识了一个有着不同理解的苏轼。直到看到这本朱刚的《苏轼十讲》,我想我才认识到一个成长中修炼中的苏轼。
苏轼不是一天成为东坡先生,成为蜀派标杆的。他年轻的时候也有过意气风发,也有过想要攀结朝臣的心,当时的王安石就很看不惯苏轼到了京城到处结交朝中大臣的做派,而且苏轼和苏辙准备的五十篇策论,看标题也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我们小时候被迫写系列作文或者写日记的感觉,从历史名臣、朝代逐个写下来,从朝政的不同方面一一论述,写满需要上交的五十篇。且苏轼个人风格是很外向的,又有点俏皮,到处交友,有时还会言语讥讽时人时事,这样的人一定是喜欢的人就爱死,而恨的人嫉妒的人就羡慕嫉妒恨。
苏轼碰的第一个钉子应该就是王安石,不愿意给他写制书,可能是要给年轻的苏轼一点提点和教训。苏轼从凤翔签判开始宦海浮沉,到熙宁年间都在各地辗转做官,知道乌台诗案的发生,开始了他的贬谪之路。
3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