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艺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就是发生在作品中的世界与大地的冲突。 我们前面在讲器具的可靠性时提到,器具的可靠性是指通过器具进入一个世界,并同时通向属于世界的大地。比如通过一双农鞋,我们便进入农民的世界,农民的世界也因这双农鞋(器具)得以展开。“世界”具有“涌现”与“外显”的特征。 农鞋又属于“大地”,这里的“大地”就是我们栖居的地方。“它并不是一个任意的场所,而是其他各个地方都以之为基础:按照希腊人的说法,它就是physis(自然)”。在海德格尔看来,“大地是一切涌现者的返身隐匿之所”。因而,“大地”总是往回“收”,“大地”意味着“遮蔽”。 可见,“世界”和“大地”在本质上是有冲突的。因为世界是外显的,大地是往里收的。当两者还没有发生冲突或者冲突并没有那么激烈时,器具仍然只是器具,那双农鞋就是一双普通的农鞋。这双农鞋置身“大地”深切的呼唤之中,内敛而自持。 而当“世界”和“大地”发生激烈的冲突时,彼此开始撕裂、激烈争执时,“艺术”就出现了,艺术的真理就此生发。器具呈现出了某种不曾出现过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世界和大地”在抗争撕裂中产生的“艺术”。而器具自身也成为艺术作品。 换句话说,正是“艺术”本身,使得我们能做到“通过器具进入一个世界并同时通向属于世界的大地”。“艺术”本身才是艺木作品的本源。 …农鞋作为器具,它又属于大地,它要将“开显”的世界往回“收”。这意味着艺术作品在“建立”一个“世界”的同时,又“制造”了“大地”。艺术作品自身的回归使得“大地”得以出现。“大地意味着“隐匿”和“锁闭”状态。 在这一放一收中,在这争执的过程中,撕裂出一块敬开的场所,这个地方就像一片林中空地。在这里,存在者的“存在”得以“敞开”,“艺术”就此诞生。艺术的真理自行植入作品之中。也就是说,艺术的真理是在“无蔽”和“遮蔽”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 对于海德格尔的叙述,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我们可从自身角度出发,并结合日常的艺术体验去理解。比如说,你看一部电影或者听一首歌,为什么有时会很感动,甚至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因为这个作品把你内心中那个封闭着的东西给激活了,前方有一只手拉着你,把你带到了敞亮的境域里,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里,你体会到了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但这种感觉又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你身后方又出现了一只手把你往回拽。在这两边的一拉一拽的境域中,你更加激动了,体会到了一种更大的快感。也就是说,“世界”和“大地”在彼此撕扯中,加深了你的艺术体验。这种撕裂越剧烈,艺术的体验就越深刻。 引自第375页
406人阅读
熊猫の大叔🌈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海德格尔:“畏”,本真的动力
“畏”是一种由心底产生的害怕的感觉,但又跟“怕”不同。说到“怕”,总是有怕的对象,比如...
-
海德格尔:向死而在
面对着只属于自己尚未到来的死亡时刻,人要时刻保持警醒,要先去尝试领会“死亡”一把自身投...
-
海德格尔:艺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
-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反思
海德格尔说的“座架”并非指一个死板的框架,而是一个构造着的调控和保持机制,或者说“座架...
-
萨特:自为的存在
萨特阐述的“自为的存在”是指人的主观意识。我们可回到萨特的出发点“反思前的意识”(“纯...
> 查看全部5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