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在许多谈到这书的人中,似乎都喜欢问我这故事是否事实,或者是部份的事实,再或者是事实的影子,我想这恐怕是人类共有的理智的欲求,而我对此并不能予人满足。长夜独自搜索我经验中生活中的事实,几乎没有一件可以与这里的故事调和,更不用说是吻合。还有许多朋友爱在我现在生活的周围寻我这书里人物的模特儿,这也很使我奇怪的事情,我想我或许可能将生活中经验中的一些思想与情感在书中人物里出现,但实际上,在我写作过程里,似乎只有完全不想到见到过或听到过的实在人物,我书中的人物方才可以在我脑中出现,如果我一想到一个我所认得的或认识的人,书中的人物就马上隐去,那就必须用很多时间与努力排除我记忆或回忆中的人物,才能唤出我想像中的人物。的确觉得许多先人的理论没有错,文学不是 记忆或回忆而是想像。但最可爱的与可怕的还是人们爱从这书里第一人称的思想见解与情感,来批评我的思想见解与情感,这虽不是把我当作这书里的第一人称,但至少以为我在第一人称里表现了自己的思想见解与情感。我想,在这里,我用Robert Stevenson的话来回答最好,他大意是说:“作者似乎毫无权力来支配人物的思想与行动,人物在某一阶段,他自己走自己的路,想自己所想,再不听作者的意思了。”这等于我们亲生的孩子一样,虽是我们所生,但他有自己的人格思想与情感,一切不是我们可以预定的。但既然是我们的孩子,他一定会有也可有我们的成分在里面的。因此,我想一个作者如果要完全不让自己在所创造的人物存在,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最客观的纪实,但那里就谈不到有人物;同时,一个作者如果完全让自己在他所创造的人物中生存,这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最老实的自传,要是自传里的自己真是完完全全是他的自己,那么他一定不会是我们艺术上所说的“人物”,他所传的只是自己经历到与遇到的“事件”而已。 倘要真正在作品里寻到作者的东西的话,那么自然是作品的主题,但主题里也并不一定就有作者的思想与见解,很可能只是一种体验或一种感觉。 而作者很可能以多种的思想与见解来衬托一种思想与见解,自然也更可能以多种的思想与见解来衬托一种主要的思想与见解,或以多种的体验与感觉来衬托一种主要的体验与感觉。 引自 ◆依据1946年怀正文化社初版重排,一字未删。
2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