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维护的城堡
自从1924年以来,历史名胜协会做了大量有利于私人古堡的工作。1964年,它成功推动了一项特殊税法的实施,在这一税制下,私人古堡的业主可以把他们在地产上的经营成本,主要是他们的修缮和维护费用(也包括向公众开放参观而需缴纳的保险金),从他们的总收人中扣除。直到现在,这笔可以扣减的费用都没有最高上限:如果古堡开放参观,那么业主就能全额扣除,如果城堡不向公众开放,那么业主则扣减其中的一半。这一激励税制,深受国外城堡业主的羡慕,因为它能促进私人文化遗产的维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一税制下,业主可以自由支配收入中的税收部分,他们的城堡也因而受益匪浅。它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在法国,大多数受到保护的文化遗产还是由私人把持,而这也是法国的一个特色。《梅里美古迹目录》(la base Merimee)中列有43000多座历史建筑物,其中的一半都是由私人业主在打理的。 1982年,许多城堡主对于刚设立的巨额财产税——1989年更名为财富团结税一感到愤愤不平。他们否认在纳税上是一个享有特殊政策优惠的群体。1985年,《拓展》(L'Expansion)杂志7月5日至18日的半月刊,以其封面文章《职业:城堡业主》(“Profession:chatelain”)成为划时代的一期。文章强调:从今以后,为了留住他们的府邸,城堡业主们不得不同意放下城堡的吊桥,并允许游客们付费之后,在城堡里游览观光或举办婚礼,甚至在里面留宿。面对人手不足和络绎不绝的游客,城堡的主人再也不是昔日那位奢华地生活在其领地上的悠闲贵族了,他成了一个责任重大的企业总裁,不仅要善于应变,还要和公众们一起分享这份祖传的家产,而且这份家产如今也成为民族遗产的一部分了。这一类型的文章,再加上紧接而来的同一口吻的电视节目,无疑有助于缓解城堡业主和广大民众之间的关系。公众们意识到城堡里的生活并非永远安逸惬意。今天,游客们少了嫉妒,多了感同身受,所以他们对城堡主所做的工作往往流露出钦佩之情。 引自 第二章 记忆之匣
6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