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内耗如何自拔?看看这本书就够了
红楼夜思
读过 摆脱情绪勒索的40个练习
还记得《千与千寻》里的巨婴吗?他有着极为硕大的身体,同时却又有非常不成熟的头脑,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巨婴成为这类人的代言词。
·
这类人,被心理专家苏绚慧称为“永远长不大的巨婴”。这样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调节外界这内在的冲突,无法顺利过渡和理解“我不是世界的中心”这个事实,于是心灵变得僵化。
·
僵化的心灵,让他们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位置上对这个世界提出期待和要求,他们无法学会与这个世界、与其他人进行和谐顺畅的互动,也不懂得合作和协调。这种种原因,让他们成长受阻碍,直接导致他们无法独当一面地面对这个客观世界,心智停留在幼儿时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想抓住任何一个来到他身边的人,还要让对方完全满足他们的期待。
·
不要区分不了你的好意和固执。很多人自以为是对别人表达善意和关心,但若是伤人的真话,那么不说也罢。
·
有句话叫“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孩子往往反感家长对他们一边说“我都是为你好”,一边又对他们的私人空间和各种言行横加干涉。成年人同样如此。
·
并不是说家长就不能管教孩子,也不是说我们不能对身边的人表达善意,而是说,把握好分寸,给自己和他人预留一定空间,给他们自我成长和发挥的机会,但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绑架他们就好。
·
课题分离,是阿德勒提出的理论,主要是论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而我们只需要负责好自己的课题,不要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
·
糟糕的是,很多人把自己的课题推给别人,又去干涉别人的课题,这样往往会产生很多矛盾。
·
还有些人,总想负责别人的事,还经常把自己的事丢给别人。
·
负责别人的事,是对别人的事指手画脚的人,他们真正想做的是控制。这样的人,心里有一个自以为正确或正义的标准,他们只要遇到不符合他认为的标准,他就会痛苦、愤怒、失望、生气,他们总是想要去控制很多事情。
·
这样的人,往往以为只要控制好外面的问题,他自己就可以摆脱那些不好的情绪,换言之,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痛苦愤怒,都是外界的某个人或某件事所导致的。但其实,去纠正对方,只会让自己更糟糕。
·
所以,不要在内心制定各种各种的标准,不要将不符合自己标准的那些东西都纠正过来。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