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
听蒋勋细说红楼梦
生命中不可知的坚持叫痴。
17世纪的生活百科全书一般。
有些章回的结构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短篇小说,比如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的宴会写法。
第十七回
会芳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
宝玉和贾政游园。性情和礼教刚好对立,礼教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东西,性情是你的本性。宝玉一直保有自己性情的部分,贾政做官做久了只讲礼教。
但只讲礼教会变成作假和虚伪,只讲性情会担心滥情,所以二者应该讲求平衡。红楼梦是在思考如何在男性主流文化中只讲礼教的情况下保有自己性情的部分。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语谶
提到《南华经》,即《庄子》。
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如不系之舟。
有时觉得人事纷杂,想自己躲起来的时候可以读读庄子,它不一定说是什么真理,但会有某种提醒。
山木自寇,源泉自盗。提醒我们平时现实生活里的自处,我们可能没注意到,我们自己表现得良好的部分,常常是旁边人受伤的原因,会有这样的因果。和儒家不同。
提到宝玉悟禅。禅宗南北分宗,南宗讲顿悟,北宗讲渐悟、修行。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也许保有二者的平衡才是幸福的,代表你可以看到繁华也可以看到凋零。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律诗:二四六八句末押韵,三四、五六句对仗。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厌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作不以词害意。”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当你有了最大的慈悲,你才可以“化身”…只有一个方法可以不吵架,就是化身…曹雪芹化身为千千万万的人,为他们写诗…
第五十回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创制春灯谜
松果、风筝、走马灯
关于走马灯的隐喻蒋老师在51回讲了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隐寓林黛玉生命中的笃定,即人世间的一切都像走马灯的转动的皮影幻象一样,而我的生命有如中间的灯柱不随外界改变;二是隐寓贾家的繁华都是虚幻的幻影,似家族警讯。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十首怀古诗有三个层次的寓意:一是古人故事,二是暗示的物件,三是隐寓红楼梦的某件事或某个人(除了第一首是以走马灯隐寓贾家的繁华会没落)。真正的谜底是人生的谜底。
真正的文学像一种抽丝剥茧的结构。
在人生的领悟里,我们会着迷于谜面,而没有真正领悟谜底。就好比禅宗的《指月录》,学生看的是老师的手指而非月亮。但重要的是领悟而不在于过程。
——关于“达观”——
很多人会把人生分成悲观跟乐观两种,可是后来苏东坡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叫做达观。他认为达观是在热闹跟繁华的乐观里同时保有悲观的领悟,知道有一天他可能会不一样,可是不放弃自己现在对热闹跟繁华的珍惜。这个叫做达观啊。
那个达观是通达,就说生死也好、富贵跟贫贱也好,所有这种变化的东西能够通达。
所以我觉得达观是一个跨越在乐观跟悲观都了解的人生态度,叫做达观。
因为我们常常说比如,这个人很乐观,可是你会发现他忽然又很悲观,是因为他没领悟到人生另外一个部分的时候,他碰到一些事件的发生,他无法通过。
所以苏东坡讲的通达是说知道多一点的状况。你对这个变化的差异有一个平静去接受,而不是忽然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面对了,包括刚才提到的生死、爱恨、富贱,有通达的态度。
——自由与不自由——
谜面是傀儡,本身不是一个生命自主的状态。
我们讲的自由并不是真正心灵上的自由,因为我们不自主的受到比如社会价值或者社会观念的影响,我们也许在扮演一个大家认可的角色,而不是自己真正的角色。我会去想那我自己还有多少傀儡的部分呢,我不觉得傀儡一定是不好,可是领悟到自由与不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达观就会出现。就是原来我做不到、我不自由,两个自我之间是有空间的,舍与不舍、自由与不自由,在这种两者之间的游离,其实一直是苏东坡的态度,就是生命游离于两种不同的状况,就是修行和非修行之间。就是居士,在家修行,带着所有人世的爱恨生死去修行,不是超离或者说他觉得不超离比超离更难、在家比出家更难。
后来很多文人都有一个号叫居士,苏东坡影响到大家就是不把修行和非修行一刀划开,而是游离于两者之间。人生的矛盾最后如果不是冲突而是和解,就很温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