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很说明问题
一根鸡毛菜 (dream is cheesy)
彼得·萨维尔:曼彻斯特的地理很特殊。这个城市好像是以带状向外辐射的。曼彻斯特市中心几乎没什么人住,这么看来,它不像伦教甚至利物浦,也不像布里斯托尔这样历史悠久的城市。曼彻斯特的住宅区在市中心以外发展起来,在19世纪,当然也包括20世纪,理想的住宅区离市区越来越远。 它是个相对中等规模的城市,所以就算住在曼彻斯特的边缘,上下班路程也就二十到四十五分钟,这要看是在一天里的什么时段。我以前住在曼彻斯特南部临近柴郡的地方,在股票经纪人那一带。在艺术学院上学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去市中心。那时候,我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它展现给我的东西,只是下意识地吸收。 后来搬到伦敦市中心,我才明白,住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中心,社会和地理的关系会更一致。离开曼彻斯特好几年后,我意识到,那段从曼彻斯特城市边缘出发的旅行,每天都带着我穿过英国社会概况的一个截面。在进出曼彻斯特的半小时里,可以见到许多类型的生活、工作、活动和生活方式:你能看到半乡村式的农田和郊区;还有艰苦的内城区,那儿的生活更困难,对人更严苛;然后就进入城市中心,那里是商业区,是专业人士和零售商的地盘。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体验。一切对你毫无隐瞒,生活的光谱就在那里。我成长的地方让我对城市有一种浪漫的想象,一座工业城市——或者,至少在那个阶段,是一座后工业城市。我发现,那些工厂和仓库让人激动。毕竟我不必在其中艰苦谋生,它们对我来说,就像雕塑公园一样。 保罗·莫利:用不着走到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一切就会垮掉,什么都没了。这里被轰炸过,从来没真正修复。你从来没认真想过这儿也能盖好,能真正盖成什么。你觉得将来永远都是这样。 莉兹·内勒:没有人住在那里,那儿什么都没有。那是一座后工业城市,空荡荡的。我喜欢在那里散步。我现在还能体会到1978年的感觉。我可以沿着提布街走,现在那儿是北区,但在我心里永远是1978年。我还能想起万圣大厦(All Saints)里那个老的“第八日”(Eighth Day)店,现在的样子和以前那个小商店大不一样了。 对我这样的年轻女孩来说,这是一种体验城市的奇妙方式。我总是自己一个人。我不是跟一群孩子一起逃学;这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城市体验,我并不害怕。我很喜欢它的衰败,因为它完全符合我的抑郁情绪。我的表现并不坏;我当时只是非常抑郁,有自杀倾向,所以70年代末在曼彻斯特闲逛绝对是完美的,是我想做的事。 这就像战前的曼彻斯特和战后的曼彻斯特之间的碰撞,战后,一切都被夷为平地,建起了新的贫民窟,两个贫民窟是并存的。曼彻斯特北部就像个炸弹轰炸现场,很恐怖。我以前总得走路进城,我会走奥尔德姆街和罗奇代尔路,当时都是非常可怕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废弃的建筑,没有窗户,还有弹坑。战争还留在那里。 那时候,这座城市被一无所有的人占领着,我有很强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但是不管我走到哪里,这里还是让我觉得最自在的地方。快乐小分队让我觉得很亲切。他们是我喜欢的第一个乐队。我觉得他们是个很能吸引外人,以及女孩子的乐队。我可能不觉得自己像女孩,但我就是个女孩,而且我很脆弱,他们真的让我产生了共鸣。我对快乐小分队的看法是,他们几乎是一个氛围乐队:你看不到他们作为一个乐队的功能,好像只是你身边的噪音。 引自第9页
61人阅读
一根鸡毛菜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1976年6月~1977年6月
理查德·布恩:曼彻斯特就像一座空城,就像被中子弹炸过,留下一片废墟。这里没有重心;它是...
-
第89页
理查德·布恩:什么是曼彻斯特朋克?嗡嗡鸡打头,但在堕落出现前,基本上数不出几个乐队。总...
-
第一章 城市很说明问题
-
第62页
伊恩·格雷:那时候我正试着再组个乐队,我在老的维珍唱片店里贴广告,要找个能量充沛的主唱...
-
第72页
理查德·布恩:他们处在一个不断成形的过程里。我们常去韦斯特汽车站附近的排练室看他们,然...
> 查看全部2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