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部分 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
这两部分是本书重点。
先说缺点。总体上讲,这两部分在组织逻辑上不是很清晰条理,很多原则在两部分中都反复出现。当然你可以辩解这是由于达利欧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高度统一性。在表达上,很多阐述看上去非常絮叨,经常出现多次重复表达的情况。在内容上,很多原则深度不够,都是“正确的废话”,需要你费力在矿石中寻找金子,当然也可以说它是重剑无锋。
再说优点。整本书的核心原则总结起来大概两点:一是实事求是,也就是正确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而追求真相、极度透明、头脑开放等一系列其他原则都是从这个根本原则派生出来的。二是从错误中不断学习进步。失败对成长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成功。这两大原则听上去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生常谈。但老生常谈并不因为常谈就不重要,也不因为常谈就意味着可以轻易做到。实际上要把这两大原则彻底应用于个人身上是极其困难的——能做到闻过则喜的人太少了。很明显那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路是对的。基于上述情况,这可能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并不断对照自省的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看到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桥水的文章,《How Does the World’s Largest Hedge Fund Really Make Its Money?》,表达了对桥水取得成功真正原因的质疑。与这本书对照着思考很有意思。这本《原则》到底是重剑无锋,还是故弄玄虚,坦率说目前我还不能下结论,这需要一个思索过程,并不断以实践检验。这也意味着这篇笔记将长期更新。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白居易的故事。大意是,有一次白居易造访山中一座寺院,请求方丈为他讲述佛法。诗人本以为方丈会开释一些深奥的理论,谁知其仅讲了一些听上去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给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令白居易非常不满,说“三岁小二也知道”。而方丈的回答是“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嗯,行永远比知要难得多。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一些管理上的原则非常具体,也很常见,并不适合所有人和所有组织,粗略看看即可。
-------------
(我是分割线,以下是那些值得记录的具体原则)
猴楠楠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部分 我的历程
1. 普遍情绪 达利欧提到了“普遍情绪”这个词,他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普遍情绪是豪情万丈、...
-
第二、三部分 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