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7-P28
一般认为,历史上的中国,在地理上相对封闭。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的确有这个特点,但封闭不是绝对的,中国的文明史,离不开对外文化交流,即有向外传播的文化,也有从外面传入的文化。从宏观来说,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有三条路:草原之路、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 草原之路这个名字,与丝绸之路、陶瓷之路不一样。它是用什么来形容的?用地理环境。说丝绸之路,却不是用环境来形容的,不可能由丝绸铺出一条路,人们在上面走,它是用交易的主要商品丝绸来形容的。说海上的陶瓷之路,也是说海船上装了很多交易的陶瓷商品。当然,船上的货物实际上还有很多种,不光是陶瓷,说陶瓷之路,只是选出一样比较美好的东西来象征它。运丝绸的骆驼,除了驮着丝绸,也还驮有别的东西,比如大黄、花椒,但我们从来不叫“花椒之路”,不好听。海船上,历史记载也有大量铁锅,但我们从来不叫“铁锅之路”。 如果突出地理学的知识背景,我们还可以用地理环境的办法来描述这些道路,它们分别是:草原之路、绿洲之路(选择走绿洲,不得已才会走一段沙漠)、海上之路。这样可能更清楚一些。海上之路当然是乘船走的。 引自 域外交流,三大通道
3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