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往事 一一归海
首次遇见张翎老师的作品,是《余震》。
上大学之后,在张翎老师的讲座中与《劳燕》相遇。无形之间,启动了一个少年人的文学梦想。过去六年,我从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成为了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张翎老师带来了新作《归海》。
只是我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为张翎老师撰写评论《前尘往事 一一归海》,发表在了《文艺报》上。
对于这部作品,我想说的话,已经在文章里写过了。只是这一句话仍有感触,忍不住再说起来:
“故事终章,在梦与梦的相遇中,母女相认于记忆的尽头。前尘同往事,一一归海矣。张翎经由一个复杂内敛的故事,诠释了一位中国母亲一生最平淡又最传奇的历史,以及一位中国女儿最私密又最动人的记忆。故事之所以题名为“归海”,非只为讲述两代人“归去来兮”的相交与不同,而是暗示历史本身已然在代代传承的血脉之中,默默凝聚了无法磨灭和消亡的肉身见证。如此,只要有生命的存在及延续,战争的创伤、苦难的记忆连同过去的历史,便不会在时光浪潮中被湮没和遗忘。我们既要充分了解过去的历史,更要学会疗愈历史的创伤。
回顾来时路,桑田成沧海。透过伤痕内外,袁氏母女的故事构成了一个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庄重寓言。作为张翎“战争三部曲”的中篇,这部作品不单铭记了过去一代中国人的历史命运,更寄托了未来一代人开拓未来的可能。寻寻觅觅,归去来兮,张翎兀自写出了前人的战争心史,也写出了后人的故国之思。它是一部伤逝之录,也是一部心愿之书。”
张翎老师来京开《归海》研讨会时,我鼓起勇气上前打招呼,说起了那一场六年前的讲座。
我说:谢谢张老师的分享,让文学在我的心里扎根,支撑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您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
老师回我:我也谢谢你,我的作品只要能影响一个人就够了。
我一时无语,想到了许多事,又觉得有些事并不重要。只是觉得,这是文学家的话。
这是我近年来阅读的华语文学的、非常精彩的作品。诚荐。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