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那边,有一座生命之宫
01 我一直觉得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极少出现那种完全的个例。 在几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文明更迭了无数次,相同土地上的人们也在一批又一批地换着。 然而所有的历史事件总有共同之处,哪怕相隔万里,哪怕已经历经千年。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太阳之下无新鲜事。” 我们在这个时代所面对的或欢喜或悲伤的诸多之事,也总能在翻看历史的过程中,看到似曾相识的影子。 每个人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些事情,我们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们赖以发展,不断前行的无穷无尽的宝库。 这些所谓的经历,当我们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看,以更加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体量,并且尽可能地将各种数据或者相关事件的描述准确化,系统化,这些经历变成了大家所说的历史。 一个成熟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历史的人。 我们翻看历史的旧胶片,便能获得诸多指导如今生活的宝贵经验。 关于人性,关于时代的趋势,关于命运的倾向,甚至只是关于生活最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都能在历史的重新观测中得到宝贵的经验。 而阅读历史这件事,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更加敞开一点,在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几乎存在着人类活动的痕迹。因此,在学习本国,本民族的历史的基础上,能够抽出点时间去看看那些同样精彩,甚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其他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 作为和中国一道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国家,埃及的历史神秘而又富有魅力,是我们开始了解国外历史非常好的敲门砖。 而由作家赵航所创作的《生命之宫》一书,就是一本我们从头开始了解古埃及历史与文化的非常好的读物。
有无数读者在这本书的评论中留言,说是因为这本书自己开始爱上了古埃及,也爱上了对各个国家历史的学习与感悟。 02 《生命之宫》这本书从封面到内容,从整本书的装订到里面的插图都弥漫着浓烈的古埃及风格。 这是一本代入感相当强烈的书,打开这本书,目光在书页之间游弋,思想便仿佛回到了那个同样古老,同样辉煌,同样由文明结出累累硕果的时代。
当你能够把这本书多读几遍,去思考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看似惊异,实则有因有果的历史事件时,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人类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大事件其实都是必然的。历史的趋势与潮流,不是靠个人的阻拦就可以阻挡住的。 这时候的你,也许对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也会有更加宽容,更加长远的想法。 好多人对埃及历史最初的了解,可能就是金字塔,木乃伊,法老的诅咒,诸如此类。 许多只从电影或者奇幻小说中了解埃及文明的人,可能会下意识地将埃及想象成一个充满压迫与邪魔的恐怖国家。 然而,实际上,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他们也会认真地制作所能获得的各种食物,也会在农耕狩猎之余进行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他们创作着属于自己的文章与音乐,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绮丽的画卷与其他艺术。 作为人类,作为那些从非洲出发的勇者祖先的后代,民族与民族之间并非无法互相理解,更并非只能互相抢夺,或以兵戈相向。
中国人一直讲求所谓的“天下大同”,而多阅读一些其他民族的历史,我们便能更好地理解类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相亲相爱”等词条的含义。 这让我们在下一次启程之时,慢慢变成一个更加兼容并蓄,更加友善而善于接纳的人。 03 总而言之,每一个认真阅读了《生命之宫》的人,都会对人类命运以及自己的命运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
跨过亚细亚大陆的边界,穿过狭长的红海,步入无穷无尽的沙漠,以双足感受尼罗河里的余温,以双手感受那埃及人头上所戴的精美装饰。 人生如白驹过隙,不过寥寥数载,人生苦短,何必将自己封锁于肉体与观念的条条框框。 或是因为经济不足,或是由于无法承受舟车劳顿,我们没有办法亲身前往全部,如埃及,巴比伦,墨西哥等遥远的地方,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一行行极其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中,在一幅幅别具特色的插画里,去感受千里之外的风尚。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