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和“哥哥”
元曲《墙头马上》第三折有下面一段:
[端端云]妳妳,我接爹爹去来。[正旦云]还未来哩。[唱]【么篇】…你哥哥这其间未是他来时节。……【豆叶儿】接不着你哥哥,正撞见你爷爷。…
“爹爹”和“哥哥”所指相同,都是父亲。称父亲为哥哥,是唐朝的风俗,居然到元朝还存在,以前还不知道。敦煌石室里发现的句道兴《搜神记》也有相同的例子:
其田章年始五岁,乃于家啼哭,唤歌歌娘娘。(《敦煌变文集》884)(P221)
这《搜神记》的年代不晚于唐朝。写做“歌歌”也是时代较早之一证。
按顾炎武《日知录》卷24有关于“哥”的一条:
唐时人称父为“哥”。《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 睿宗行四故也。玄宗子《棣王琰传》:“惟三哥辨其罪,” 玄宗行三故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而称之为四哥、三哥,亦可谓名之不正也已。
玄宗与宁王宪书称大哥,则唐时宫中称父称兄皆曰哥。
赵翼的《陔余丛考》卷37也有一条谈“哥”,除引用《日知录》外,还引了些兄称弟为“哥”、父称子为“哥”、僚友相称为“哥”,以及为儿子命名(小名)带“哥”字的例子,结论是不足为怪。
P222,未晚斋语文漫谈,吕叔湘《语文杂记》,三联书店2008年11月北京第1版
62人阅读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爹爹”和“哥哥”
-
“作”和“做”都是造反
“一不作,二不休”是旧时常用的一句成语。小时侯读旧小说,常常碰着它,总当它“不作不休”...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