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烟云与士大夫的江湖山水:牧溪 赵令骧 董巨
潇湘烟云与贵游士夫的江湖山水
郭熙/王希孟(帝国山水)→炫技/强势展示→占据北宋大半山水空间
so:“私人领域”心理需求增加→与帝国山水形成对立→“小景”“潇湘”/以烟云为主角/表达江湖之思
苏轼→为郭熙山水赋诗《树色平远》→没有巨大的主峰➕长松→只有:几棵枯树➕一个小亭➕简淡的渔人→与政治完全切割的生活理想的表达→离职士大夫的送别礼物
惠崇“烟雨归燕山水”→小景(eg烟雨 归雁)→皇家不收藏他的→但苏轼等文人们喜欢歌咏他的作品
黄庭坚把惠崇的烟雨归雁山水和潇湘山水(eg牧溪 潇湘八景图)结合起来看待→江湖之思→褪去地理意味而有了情思
平远模式下的潇湘山水→烟雨朦胧 极简(惠宏和尚曾以“文字禅”写之)
但是,平远的模式含义有变化→韩拙《山水纯全集》:迷远 阔远 幽远=空间处理➕气氛烘托(eg 赵令骧的江乡清夏图 宣和画谱批判他为京城外的小丘之景 缺乏江浙的崇山峻岭的胜丽)→“江湖梦山水”在上层贵族士大夫中流行
米芾(当时与苏/黄齐名的文艺评论家)的宣扬:云雾显晦 平淡天真 (eg 巨然 层岩丛树图:笼罩于烟雾 树木平淡而不奇矫)
米芾一吹,董巨山水便出名了 “唐无此品”
以远观方式对江景小人刻画 董源潇湘图 =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但是区别:董源之画笼罩在烟云中 高斯模糊了
小蛮蛮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帝国和江湖意象:1100年前后山水画的双峰。 《早春图中“秩序感”的营造》
一、11世纪后期的帝国意象:郭熙的《早春图》 早春图中的秩序感 s型 →道/主从关系 以理想状...
-
帝国山水之:徽宗朝画院的山水画
二、徽宗朝画院的山水画 李唐《万壑松风》 省略渔人/旅人→《诗经》中比兴的手法→圣君统治下...
-
潇湘烟云与士大夫的江湖山水:牧溪 赵令骧 董巨
-
米氏云山
米家山水 潇湘意象,云山主题 帝国山水的对立面 主要表现云山,山水树木居于一角且笔法简拙 ...
-
苏轼的崇拜者
苏轼的崇拜者 米芾个性孤高,不附会别人的艺术见解 在他《画史》记载中 仅对苏轼的墨竹加以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