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卢梭,费尔巴哈,施蒂纳)
再也没有比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更现成更容易的批判的武器了。因为这种逻辑批判的根基并不立在现实世界的土壤上,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操起“应该”和“是”的语言来打击现实世界,这是一个敞开的大门,同时也是一个铺上枯枝的陷阱。不幸青年马克思掉了进去。
马克思认为,人的真正的累本质是自由自主的劳动,而这种自由自主的劳动在资产阶级社会中却成为了异化劳动。
与费尔巴哈相似,马克思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质点,这就是用人的类本质来取代绝对观念。
卢梭提出了一种启蒙批判的理性史观:假定原初有一个理性的和谐的社会,而今的社会是非理性的,充满着罪恶的社会,所以应该打倒现今的封建专制制度,回复到一个理性的,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共和社会。
人的先验类本质(在费尔巴哈看来,这就是爱,爱是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人类共同性)与现实存在的内在矛盾,就成为后来的思想家批判社会现实的理论之剑。当一个人要去追问人是什么的时候,一种终极的类本质也就被追问了。。。立根于这种逻辑建构的理论本身,对现实生活的冲击就只能是脆弱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以“应该”和“是”的语言来打击现实世界。
英国人从经济学中就已经嗅到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气息,而无需借助于革命的大刀。
38人阅读
无暇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古典经济学理论(物化)
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 市场现象作为一种现实发生着的行为和事实,是中世纪以前农...
-
人本主义(卢梭,费尔巴哈,施蒂纳)
-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所要做的,正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历史的发展(而从人与...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