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8座茶山
云南总共有多少个产普洱茶的山头呢?现在随随便便一个产普洱茶的山寨、村落、山坳都具有了作为品牌噱头的属性。以前大家常说云南“古六大茶山”,因为在澜沧江流域的普洱茶树最宜生长,又因为历史原因上茶马古道的起源地,纵而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普洱茶以该流域的出品而知名,此所谓“古六大茶山”的由头。而云南茶山除了较为有名的“古六大茶山”,还有被人们们慢慢热捧的一部分茶山,被称为“二十八山头”。真正的普洱茶,并未以山为好,或此山最佳。凡是适合自己的,自然就是最好的普洱茶。
1、长地山
地理特点:位于景东县文井镇丙必村,该村以汉族、彝族、苗族为主, 海拔在1920m之间,境内山高谷深,山脉水系相间,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400mm,茶林生长于高山密林中常年云雾环绕周围植被丰富,蕴含有机物较充足,茶树自然放养,不使用农药化肥。
茶叶特色:茶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山野气一般,杯底有香,不够强,苦显涩短,回甘较好,汤尚饱满。
2、玉壁
地理特点:位于景东县景福镇公平村,该村以彝、汉族混居区。海拔1800~2000m。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由于海拔高,常年平均气温10.6~14.6℃,降水量1292~141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土壤沙性较重,古茶树为野生小乔木型,嫩枝无毛,芽叶紫绿色,无茸毛,叶色黄绿,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面平,叶质中。茶树自然放养,不使用农药化肥。古茶属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林生长于高山密林中常年云雾环绕周围植被丰富,蕴含有机物较充足,是普洱茶最佳的原料。
茶叶特色:此茶外形粗壮肥嫩,芽尖显露,汤色淡黄明亮,滋味浓厚鲜爽,回味悠长,陈香显著,茶汤饱满鲜爽甘甜,持久耐泡,叶底淡黄匀整,品之具有独特的无量山水间之韵味。
3、无量山
地理特点:位于景东县辖区内无量山位于东径100°20'~100°45',北纬27°17'~24°54'之间,处在云南省中南部的无量山狭长山体的中上部,南北长约83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总面积为31313公顷山勢高峻,最高海拔3306米,最低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
茶叶特色: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4、南板
地理特点:位于景谷县凤山镇南板村,海拔1710—2350m。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18.7℃,年降水量在1530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古茶树属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树品质优良自然放养,不使用农药化肥。茶树龄在200-500年间。
茶叶特色:此茶条索紧结,芽尖显露,色泽黄绿油润,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鲜爽甘甜圆润,香气纯正余香持久,叶底黄绿匀齐。
5、迷帝
地理特点: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界牌、新塘、班包、那宪村,是汉族和哈尼族混居区。海拔1300~1940m。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量1293.0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古茶山面积约195hm2,呈零星和块状分布。有性群体品种。代表植株有界牌村迷帝茶场的迷帝贡茶。生产晒青茶和烘青茶,品质优。“迷帝贡茶”是墨江县历史名茶之一。
茶叶特色:迷帝茶汤色黄绿透亮,叶底匀齐,茶香清扬中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杯底留香,口感苦涩明显,苦显于涩,苦能化甘。回味甘醇爽滑,滋味醇厚生津,经久耐泡,香气足,贡茶之名,名副其实。
6、柏林
地理特点:位于景谷县柏林村,海拔1710—2350m,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均气温 18.7℃,年降水量在1530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属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树生长于密林的柏林木林中,常年韵文环绕周围植被丰富,茶树品质优良自然放养,不使用农药化肥。
茶叶特色:此茶外形紧接偏黄,香气独特,汤色金黄明亮,滋味浓厚饱满,口感协调丰富,回甘生津,经久耐泡,千年柏林木散发的芬芳造就了此款茶叶特有的山野花香之气韵。
7、老乌山
地理特点:位于镇沅县按板镇文立、罗家、那布村以及振太乡的部分村,是彝族聚居区。海拔2057~2240m。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常年平均气温14.1~15.2℃,年降水量1390~1502mm。土壤为红壤、黄棕壤。古茶山面积约417hm2,呈块状分布。有性群体品种。彝族种茶已有500多年。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
茶叶特色:此茶外形肥壮,毫尖显露,条索匀整,汤色金黄明亮,香气悠扬而持久,滋味醇厚甘甜,茶汤入口感丰富饱满,叶底黄绿匀齐,品之具有无量山中部古老的山野气韵。
8、丁帕
地理特点:位于无量山西坡的景东县林街乡岩头、龙洞、箐头、丁帕等,是彝、汉族混居区,海拔1800~2000m。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由于海拔高,常年平均气温10.6~14.6℃,降水量1292~141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茶林生长于高山密林中常年云雾环绕周围植被丰富,蕴含有机物较充足。
茶叶特色:此茶条索肥壮,毫尖显露,汤色金黄明亮,滋味厚重甘甜,口感甘醇爽滑,茶汤饱满,余韵回甜,叶底姜黄匀齐,品之具有无量山野花蜜之韵味。
9、苦竹山
地理特点:位于景谷县小景谷镇文山、小景谷、文召等,居民主要是汉族。海拔1610~2010m。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20.3℃,年降水量1296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古茶山面积约1112hm2,呈块状分布。有性群体品种。
茶叶特色:芽头肥壮、条索长、泡条、有茸毛、汤中带甜,苦味稍强而涩味较弱,回甘好,山野气韵较好,汤质尚饱满。
10、凤山
地理特点:属于云南无量山系凤山生态茶,产区海拔1710—235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18.7摄氏度,年降水量1530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茶树品质优良,自然放养,不使用农药化肥。
茶叶特色:汤色金黄透亮,香气纯正,入口细柔,回甘持久,品之具有花香之韵味。
11、黄草坝
地理特点:位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兴镇黄草坝,北纬23度30 分,东经100度 59 分,海拔1 795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真阔混交林。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乔木古树茶,嫩枝有毛,芽叶绿白色,叶色黄绿,叶身内折,叶绿微波,页面平,叶质硬。呈块状分布。有性群体品种,茶叶品质优良。
茶叶特色: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苦显于涩,但苦亦不重,汤中带甜,涩短,回甘快且较好,汤质饱满滑顺。苦涩弱甜滑感好是其一大特点。
12、老海塘
地理特点:位于镇沅县田坝乡瓦桥村老海塘小组,是哈尼族和彝族的混居区。海拔1770~1816m。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常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180~1215mm。土壤为红壤。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林生长于高山密林中常年云露环绕周围植被丰富,蕴含有机物较充足,自然放养。
茶叶特色:此茶外形肥壮,毫尖显露,条索匀整,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香甜圆润,经久耐泡,叶底嫩匀,显黄绿,叶质柔软富有光泽。口感丰富,“苦、涩、鲜”协调性好,品之具有无量山中部娇柔的山野气韵。
13、大朝山
地理特点:位于无量山西坡,海拔在786-2390m之间,地广人稀,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C,年降水量1100—2000mm,土壤为黄棕壤。茶林生长于高山密林中常年云雾环绕周围植被丰富,蕴含有机物较充足,茶树自然放养,不使用农药化肥。茶树属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树龄在50-100年间。
茶叶特色:此茶外形紧 结,芽尖显露,汤色姜黄明亮,香气独特,滋味醇厚回甜,经久耐泡,叶底淡黄匀整,品之具有明显的无量大朝山野之厚韵。
14、困鹿山
地理特点: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气温16.5-19.0℃,年降水量1700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主要产地在宽宏、西萨、谦岗。
茶叶特色:山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
15、景迈山
地理特点:景迈山是云南省著名的古茶山之一,也是澜沧县主要茶产区。主要分布在该县的惠民乡芒景、景迈等村,有布朗族、傣族、僾尼人居住。海拔1100—1570m。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常年平均气温16.5—19°C,年降水量1400—1450mm。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古茶山面积约1095hm²,呈块状分布。
茶叶特色:古茶以蜜香著称,苦弱涩强,涩味化的快,回甘强。其茶条型紧致,毫尖显露,汤色金黄通 透,滋味鲜爽甘甜、叶底蜜香、味浓且经久耐泡。
16、班崴
地理特点:茶山地处无量山主峰,最低海拔1000m,最高海拔3376m。年平均气温17.8°C,年降水雨量1380.3mm。土壤为红壤、黄棕壤。冬春为干旱,夏秋为雨季,干湿季节界限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古茶树生长于高山密林中常年中常年云雾环绕,植被丰富,蕴含有机物较充足。茶树龄在1200年以上。
茶叶特色:此茶条索肥壮匀 整,芽尖显露,汤色金黄透亮,滋味浓醇爽滑,陈香馥郁,回味悠长,叶底淡黄匀齐,品之具有大美无量山主峰山野花蜜香之韵味。
17、巴达
地理特点:巴达系傣语地名,意为仙人脚迹。因巴达寨西有一块巨石,石上有一巨大的传说是仙人留下的脚印,故得名巴达。巴达乡位于勐海县南端,与缅甸接壤,属山区乡,其中茶叶面积8423亩,总产量140.6吨。分布在山坡地带,海拔1580——2100米,古茶树树型乔木或小乔木。该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棕壤和黄壤,雨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8度年雾罩日126天,气候温暖湿润,有茶树生长最适宜的优越自然条件。
茶叶特色: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茶质较为平均。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
18、布朗山
地理特点: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在勐海县东南部,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平均海拔达1216米,生态植被丰茂,常年云雾缭绕,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雨水、光照等自然条件孕育了布朗山独霸天下的物质,成为当今普洱茶界的传奇。布郎山茶叶属乔木大叶种,
茶叶特色:茶叶条索肥硕,汤色橙黄透亮,香气浓郁独特,杯底蜜香持久,滋味浓厚饱满,回甘快生津强,喉韵强烈;茶气霸道,气味清香,特别耐泡。
19、南糯山
地理特点:位于勐海县境内格朗和乡东面,隔流沙河与勐宋茶山对望,从景洪至勐海就要经过南糯山,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南糯山现有古茶12000亩,树龄大多在300—400年间。
茶叶特色:叶厚质柔,芽洁毫显,香扬水甜,汁浓味酽。汤质饱满,苦涩稍弱,回甘较快,香气为淡雅兰香、以荷香、蜜香为主。
20、勐宋
地理特点:勐宋古茶山位于景洪市南部的勐宋,属于大勐龙镇。东与布朗山接壤,南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勐宋海拔高达1500-1800米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品均气温18摄氏度,80%森林覆盖率,气候温和,光照适宜,降雨适中,土壤肥沃,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繁育生长。
茶叶特色:条形肥厚壮实,芽头露毫油亮,耐泡度极高,比一般茶叶的出汤率高, 苦味浓烈,入口即苦,香型独特,韵味饱满,苦味化散稍慢一些,但回甘持久,喉韵清爽,茶韵水柔香甜,层次感明显。
21、易武
地理特点:易武所在的勐腊县位于北纬21°09′-22°23′,东经101°05′-101°50′之间,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旱雨两季分明,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易武茶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2000米的红壤地区,独特的酸性土壤。其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土壤在热带亚热带雨季林气候条件下由紫色岩石和砂岩上风化发育而成,在低纬度低海拔古树分布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持较好,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易武茶区之外其他茶区不可比拟之处。
茶叶特色:汤色:明黄透亮,香甜水柔,香气足,有甘香味,花果香味道,茶味甘甜,无涩味或新茶有轻微的涩味。茶汤滑润柔和,滋味饱满,顺、滑。挂杯持久,杯底留香,入口后香气散开使人心旷神怡。
22、老曼峨
地理特点: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境内布朗山的中心地带,海拔略低于老班章,常年高温湿润。老曼俄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布朗山乡东北边,距离布朗山乡政府16公里。占地面积68.4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气温18-21℃,年降水量1,374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寨名“老曼峨”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茶叶特色:条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剔透明亮、滋味浓烈厚实、久泡有余香,耐冲泡,入口苦味重一些,但化得很快,回甘很好,茶品独特的滋味独具绵长和清爽。老曼峨茶叶型肥大厚实,却显的难以下喉,汤质厚,特别霸气,苦很重还略涩,香高,青味重,生津好,韵足,回甘好。
23、帕沙
地理特点:位于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方向,平均海拔1700米,位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帕沙老茶山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植被茂盛,林下腐植物丰富,土地肥沃,茶树生长期间享受漫射光沐浴,生长茂盛。
茶山简介:帕沙释名:“一座山,一条河”。唐宋时期,帕沙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所以目前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及其老端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古树。帕沙当下存有2900亩古茶园,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大树成片,基本尚未矮化,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也很多,总之保护较好。其中以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叶特色:帕沙茶萌芽期早,采摘期长,叶嫩、显亳、香高,入口有力,苦味稍重,回甘,生津,饮后舌部和上鄂有厚重感。
24、冰岛
地理特点: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冰岛寨,距离勐库镇30公里。被南魄、地界、坝歪三个寨子所环绕。以南勐河为界,勐库茶区分为东半山和西半山两部分。东半山茶香气高昂,显毫,但茶气相对弱一些,西半山正相反,香气弱但茶气十足。冰岛村就恰恰位于南勐河畔,所产茶兼具东半山和西半山的特色,可谓集勐库茶区优秀品质于一身的。海拔:大约1700米,降雨量:大约1200毫升/年。植被:大部分山地灌木,部分原始植被。气温:冬季平均气温18℃,夏季平均气温23℃。
茶叶特色:条索肥厚、芽峰显豪,色泽油润,呈褐黑色。有部分临沧茶与冰岛茶外观相似。汤色蜜黄透亮、油润,香气很柔和但饱满,与茶汤相生相随相伴,挂杯持久而不事张扬。香型以花果香型为主,就像冰糖橙,称冰糖韵。杯底香果蜜香明显,持久不散。滋味微苦不涩,汤质饱满,入口绵绸顺滑,甜度高,生津快,有喉韵明显,回甘持久。耐泡度高,十五泡后内质依旧丰富。
25、大雪山
地理特点:勐库大雪山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境内,是邦马山主峰,海拔3233.5米,从县城所在地远远望去,重峦叠嶂,形成了一道面向西北方向的绿色屏障。古茶树群落就分布在大雪山海拔海拔2200至2750米的山腰上,这里年均温度低于11℃,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
茶叶特色: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26、勐库
地理特点:勐库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突出,年日照24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18℃,境内降水丰富,坝区年平均降水量1065mm。山区年平均降水量1700mm--1900mm。茶叶是勐库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勐库悠久的种茶历史,创造了独特灿烂的茶文化。由于勐库有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所以勐库辖区内实生了优良的勐库大叶茶树群体品种。
茶叶特色: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27、漭水
地理特点:“盘古造物一粟为茶,信手掷于一水为沧。粟漂于水千里,淘于土万尺,集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滞于漭,生息千年成林,为源。”——漭水。漭水素有 “沧江茶源”和“千年茶乡”之美誉。历史上茶马古道自顺宁、右甸进漭水,经沧桑古站“安澜桥”过茶铺领岗进下关入川、藏等地,铸就了漭水人老少皆知茶,处处闹茶歌。
漭水镇境内最高海拔2850米,最低海拔1240米。全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达1450毫米左右,百分之八十的山地土壤PH值在4.5—6.5之间,系砂页岩母质发育的黄壤性黄香面土,有低热河谷、温凉和高寒等气候类型,特别适宜茶叶生长,是昌宁县最重要的古树茶资源分布区,境内分布有野生型和栽培型等古茶资源,具有巨大的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
茶叶特色: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
28、老山
地理特点:文山麻栗坡县盛产茶叶,而且品质优良,尤以老山绿茶而闻名。老山茶分山白毫、老山绿茶、老山、云雾茶、老山茶等,栽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生长环境位于中越边境老山脚下,海拔1300米左右,茶园四季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无污染,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中生长的茶叶,口感绝佳,特别是根据不同茶季和不同海拔采摘生产的生态茶,更是茶之上品。
茶叶特色:茶色碧绿,气味清香,入口甘甜,回味良好,纯正耐泡。
以上“二十八山头”的地理特征和普洱茶叶的特色,简单如上所述。其中也不乏大家耳闻能详的知名山头或者如雷贯耳的被称为普洱茶代表的山头茶的名字。
茶叶无高低,茶人自品之——还是那句老话,茶叶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喝茶的人喝到了适合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茶。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