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词中的遗民心态
修到南屏数晚钟,目成朝暮一雷峰。獯黄深浅画难工。 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为谁粉碎到虚空! 我们说小词有一种potential effect,就是潜藏的可能性。小词之所以微妙,用这么短的篇幅表现那么丰富的意蕴,它的作用都在它的语言文字之间。王国维为什么说南唐中主的“菡萏香销翠叶残”就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慨?就因为他的语言文字。如果说“荷花凋零荷叶残”跟“菡萏香销翠叶残”有同样的意思,可“荷花凋零荷叶残”就没有这种潜能,没有这种potential effect。所以我们读古人的诗词,你不仅要知道他写作的背景,他的context语言环境,还要知道他的语言文字符号所蕴含的潜能。诗词的好坏,它的魔力、它的潜能,都在语言文字里,所以我一直以为,诗词是不能翻译的。它的作用就在于它的文字,你把文字改变了,那个作用就消失了。 引自第170页 下面这两句就更妙:“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千古苍凉天水碧”,雷峰塔有干年之久,看尽了人间的盛衰兴亡。千年以来,它立在山上,面对着西湖,上面是一碧的蓝天,下面是一碧的湖水,天苍苍,水茫茫,李商隐的《嫦娥》诗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上有青天,下有碧水,真是千古的苍凉。这当然是写雷峰塔,可是中国的文字之所以妙,就在于它往往表达的是多重意思,这里边其实还隐含了一段故事。五代时的笔记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我们知道南唐的李后主喜欢听歌饮宴,后宫有很多歌姬舞女。那六官粉黛当然都是争妍斗艳的,都要装饰得很美丽。那些宫女就染布做衣服,有人将丝绸染成浅蓝色,染过以后有一天晾在外边忘记收起来,打了一夜的露水。第二天早晨一看,那晾在外边打过露水的蓝色丝绸,反而比平常染的颜色更美丽,所以这种被露水打过的特殊蓝色的丝绸就被当时人称为“天水碧”。“天水碧”就“天水碧”好了,可是中国古人常常讲什么谶语,有人就觉得,碧绿的“碧”字和逼迫的“逼”字谐音,而“天水”正是赵宋的姓——赵氏以天水的赵氏最为有名。所以他们就说,南唐宫中把颜色叫作“天水碧”,这是一种谶语,预示了他们后来要被赵宋灭亡。陈曾寿说“千古苍凉天水碧”,这座塔是北宋开国年间所造,现在塔倒了,北宋这个王朝早已消失了,而陈曾寿本人所托身的清王朝也已经消失了,所以“干古苍凉天水碧”就不仅仅是眼前西湖的地理风景,还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一盛衰兴亡,逝者是永远不能够回来了。 引自第172页
123人阅读
思诗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古典诗歌兴发感动之作用
如果“自其变者而观之”的话,则我所用以写作的文字既曾由文言而改为白话,写作的内容也曾由...
-
神龙见首不见尾
一个人可以发愤磨砺自己的品行,但如果没有一个有力量的人替他宣扬,他的姓名怎么能流传到后...
-
陈曾寿词中的遗民心态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