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还是幽燕游侠气 爱歌乐府少年行
山西和沧州同为北方的武术之乡,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两地的武师镖师在历史上一贯是争强好斗,互不相让。大致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前后,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山西形意拳的传承人戴文雄(又名戴二闾)押镖路过沧州,也被当地镖局同行拦路强要比武,当时已近古稀之年的戴文雄以一敌三,声名大震。随后,直隶深县武师李洛能(又名李老能、李能然)能够舍下脸面,慕名前往山西祁县,屈身拜戴氏为师,虚心求教,而戴氏也能打破形意拳“不得外传”的家训,依贤收徒,把武艺传授给李洛能,由后者继续传承发展,再收山西太谷人车毅斋和直隶深县人郭云深为徒。晋直两地四位武师结成祖孙三代师徒,不仅传为一时佳话,还成为武术界的表率。 由此为始,两地的隔阂和计较都大为消弭,还出现称兄道弟,互尊互谅互通互让的和睦景象,戴、李、车、郭等人也成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泰斗宗师。也是从这之后,习武之人对比武和走镖逐渐定下新的规则。比武是为切磋技艺,不为逞强斗气耍威风,讲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赢者技高一筹,绝不盛气凌人,拱手施礼“承让”;输家技不如人,也要甘拜下风,抱拳回敬“佩服”。比武输了不丢人,招式阴狠出手卑劣,或者撒泼耍赖恶语中伤,为此臭了名声才是得不偿失。这些有德行的武师收徒弟也首重人品,收徒同时也把丑话提前明说:教你武艺,不是让你逞性妄为争强斗狠,更不许欺男霸女伤天害理。倘若你以后有什么不轨,我同门师兄弟都可以教训你,打折你的腿脚废你的功夫,算你活该遭报应;万一手重要了你的命,为师甘愿舍下这张老脸,到官府去给他说情…因为这些著名武师能以身作则,固守节操,三代人持之以恒,武术界早已存在的一些歪风邪气虽不能说彻底杜绝,但大体形势给扳正了。像晚清沧州最有名的两位武师,大刀王五和霍元甲,在没开镖局和武馆之前,前者去烧饼铺学徒,后者到天津码头当苦力扛大包,就是严格遵守师训,不敢炫卖武艺。这也是中国武术传承下来的一个最有价值的核心文化遗产———武德。 引自 第十章 利欲驱人万火牛 江湖浪迹一沙鸥
65人阅读
刘未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六章 瀚海路难人去少 阴山雪重雁飞稀 附 清准战争中清军给养保障体系与康熙末年“屯田失察案”
马只有一个胃,胃容积十八升(以蒙古马为准),不具有反刍功能,牛却有四个功能不同的胃,容...
-
第十章 利欲驱人万火牛 江湖浪迹一沙鸥
天下必须先有匪,才会有客商雇请镖师护送。匪的存在,是给镖局提供生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
第十一章 还是幽燕游侠气 爱歌乐府少年行
-
第十一章 还是幽燕游侠气 爱歌乐府少年行
沧州人的忠义观念,还有两个值得一提的特色。其一是不受宗教和民族的界限,无论汉回佛道一律...
-
第十二章 当年逐利辞乡县 天山翘首程如线 附 行国之城
191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第八世哲佛在俄国支持和喀尔喀四部王公拥戴之下,于库伦登极,...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