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恶之,必察焉
众恶之,必察焉: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
15.28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恶,讨厌。察,考察。
孔子说:“如果所有人都讨厌一个人,都说他不好,你需要考察,要警惕。假如有一个人,所有人都说他的好话,都很喜爱他,也要去考察。”
所有人都说他坏,那个人未必坏;都说他好的那个人也未必好。
“众恶之”的人,有可能因为坚持原则而得罪了很多人,说他坏话的人就特别多。
记得有一年,我的姐姐,刚刚从省财政厅调成都体育学院做财务工作时,因为推行新的财务制度和流程,让许多老同事很不习惯,还认为她在故意刁难老同志。并因此,被学校多位同事投诉,在年底总结评分时,拿到了最低分。
可我姐姐的领导并未因为“众恶之”而批评她,因为领导很清楚,是因为她坚持原则造成的结果,并不是她自己的错。领导继续支持她的工作,并尽量说服老同志理解。我姐姐在该大学里的财务工作,才得以继续顺利开展。
“众好之”的人,有可能是你好我她大家好的同流合污之辈。
当一个人被众人讨厌和被众人喜欢,都不正常,一个人有人喜欢,也有不喜欢,才是常态。
《乌合之众》里说,许多人很容易跟着别人发表意见。我们不能轻易地通过大家的评论来认定一个人的德行。
正确的识人之术,孔子早就告诉过我们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这一节,孔子告诉我们,识人的正确方式,是实地考察。
5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