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的混乱
本编内容是伊斯兰教的发展成熟,现在人们熟悉的各种伊斯兰教要素基本在二编中都具备了。
区域上大体是奥斯曼帝国,也就是伊斯兰世界传统上核心地带的发展,将此地区作为区域主轴。主要有三条线:伊斯兰神学的形成与完备、宗教政治斗争中逊尼什叶两大派别的成型、苏非教团的崛起。内容很多,想都弄懂需要做笔记,但是看这本书只为了对伊斯兰教史有一个基本印象,就免了。
内容上体现一个混乱。一是价值标准混乱,类似的事件翻十几页就能看到不同的价值判断,可能是编者复杂,材料来源多样化的体现。二是线索混乱,这本书到底是想写伊斯兰教的发展还是伊斯兰国家的发展?可能伊斯兰政教合一的传统导致二者不是那么好区分,但这本书这点做得尤其差,是两方面都没写好,拼凑感很强。
一些谁是谁非的价值判断这里不想说了。我想质疑一点:就是二编认为巴格达陷落之后和奥斯曼中期,特别是后者以来视为伊斯兰教的衰落期。我很不能认同。
伊斯兰教政权的衰落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教本身的衰落?在伊斯兰教不断向下深入,穆斯林越来越多,伊斯兰体制不断巩固,伊斯兰世界的异教徒越来越少的时代,说伊斯兰教在衰落,这合适吗?按这个标准,中世纪就成基督教衰落期了。
奥斯曼地区的几个政权是否能代表伊斯兰世界的大势?更何况,17世纪以来奥斯曼不能大规模扩张就叫奥斯曼衰落了?这标准是否有点低?让19世纪末的奥斯曼情何以堪?那奥斯曼打了几场小败仗就叫伊斯兰教衰落,那突厥军阀染绿印度叫不叫伊斯兰教大胜利?我倒要看看三编怎么讲?
我在这里想对编者进行一些人身攻击。编者是典型的浅薄功利的某地特色唯物主义者,他们不但糊弄任务,而且根本不关心伊斯兰教本身,不关心心灵和社会秩序,只能看懂报纸上头版的战报。佛教现在传遍天下已经不依赖南亚人,基督教也不是地中海人的专利,同样伊斯兰教往日和今后的发展昌盛也不是只靠所谓核心区的那一撮人。
此外关注一下苏非问题。苏非在伊斯兰教四处深入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新教传教士,特别是各种小教会的传教士起到了类似苏非的作用。旧教体制完备,在政治上有负责对象,开销也大,现在的国际秩序下在反教地区难以展开互动。新教小教会全民传教士,四处病毒式扩散,四处渗透传统教会无法抵达的部分,这和当年苏非的情况很像。虽然传统宗教和社会秩序紧密结合,大部分努力不见得就能成功,但也不是没有成果,至少在我们身边抓住机会扩散出差不多一千万人,虽然现在情况也不见得有多好,但这种努力无疑大大改善了各派别整体的生存环境。在信仰尚未普及的地区,快速刷人头,建立起基本秩序比神学争论重要得多,不能陷入做题家思维。除非直接和旧教冲突,应当支持新教的一切扩散活动,终究对我们是有利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