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点看到,能多拿一个学位!
应邀看书!最近阅读和分享真是我的本命,天天抱着大部头啃呀啃的。这本《掌控学业》让我看的“悔不当初”啊,如果上学时看到,可能就会学得不亦乐乎,多拿几个学位什么的!(bushi...
为什么选这本书,也是因为学习并不仅仅是学生阶段的事情,而是一生的功课。它能帮我们了解自我认知的局限,以心理学视角,提出更加科学、有效和实用的学习方法及建议。中间穿插了大量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及研究为依据,非常适合理论党。
全书分两部分,基础篇和进阶篇。
基础篇从认知出发,让我们看到头脑是如何欺骗我们,以为我们已经学会了。
以及拖延症的心理学依据,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拖延调控指南”。我们把动机量化为
E:实现预期结果的期望
V:产出结果的附加价值
I:个体的冲动
D:结果产出在时间上的延迟
(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我在看本书的时候无数次以为在看经济学!还有贴现模型呢!)
有了公式,我们就可以调整参数,获得想要的结果啦!
非常有参考意义的一点是,减少引起个体冲动I的因素,而并不是去克服它。书中的研究案例表明,如果我们去努力克服干扰,那我们会耗尽“自我调节的储蓄”,下个干扰来的时候,就几乎立马缴械投降了。
所以,不要装圣人,坐怀不乱;而让乱心的东西离自己越远越好!!!
我自己的体验是,如果在需要静心的事时,最好不要带手机。可能就刚开始那十分钟会担心、不适应;当一旦进入心流状态,没有干扰的感觉真好!
这本书不仅讲理论,还非常中肯的给了建议,是“人人必备的高效学习实操指南”。小到如何记笔记(天知道我看见作者并不推荐疯狂画线有多高兴!),大到如何写论文,几乎手把手教。如果能带着空杯心态,去实验哲学方法论,相信肯定会有深刻的体会的。
我对于进阶篇,演讲部分很有感触。正好我在准备一个沙龙的分享稿,这部分有很大启发。
“不以传递信息为目的,以促进和启发学习为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演讲或分享是要输出高品质的内容的,一定要干货满满。然后就一顿哐哐输出,有可能听众早已不耐烦了。“目的不是为了传递知识量,而是把自己的演讲当作学习的催化剂。”醍醐灌顶,我是要通过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专业、了解可以对他们有什么帮助。而不是我知道的信息多么多!
这个视角,就从我,变到了听众,大家身上。
整本书的最后,收尾落在了诚信上,它是一切学问的内在价值。我们学习不仅是为了了解这个世界,也是为了创造自己的学术成就。不要被欲望蒙蔽了双眼,走一时的捷径却是一生的弯路。
到这里,这本书就和大家分享完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自己亲自去读,相信你也能得到属于你的心得体会。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