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六章
第5章思考题:
1. 请描述睡眠周期的五个阶段,你会如何运用这一知识来改善午睡质量。
答:睡眠周期是指睡眠存在一个生物节律,分为五个阶段,又包含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 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110分钟。所以每晚的总体睡眠就在6-9小时之间。
依据不同的波长特征又分为四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晚睡期。
阶段1:入睡期 第一阶段是睡眠的开始,脑电图的成分主要是混合的,频率和幅度都很低。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轻度睡眠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减慢,但很容易被外部刺激唤醒。大约10分钟26分钟。
阶段2:浅睡期 阶段2开始正式睡眠,属于浅睡阶段。此时脑波渐呈不规律进行,频率与振幅忽大忽小,其中偶尔会出现被称为“睡眠锭”的高频、大波幅脑波,以及被称为“K结”的低频、很大波幅脑波。
阶段3-4:熟睡期和深睡期 阶段3和阶段4是沉睡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会增加,会出现δ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第三阶段持续约40分钟。 当大部分脑电波开始显示δ波时,表明个体已经进入了睡眠的第四阶段,即深度睡眠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人的肌肉会逐步放松。此时脑波变化很大,频率只有每秒1~2周,但振幅增加较大,呈现变化缓慢的曲线。
这四个阶段的睡眠共要经过约60~90分钟,而且均不出现眼球快速跳动现象,故统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
阶段5,此时脑波迅速改变,出现与清醒状态时的脑波相似的高频率、低波幅脑波,但其中会有特点鲜明的锯齿状波。睡眠者通常会有翻身的动作,并很容易惊醒,似乎又进入阶段1的睡眠,但实际就是进入了快速眼动睡眠的睡眠阶段。
因为,此时除了脑波的改变之外,被试的眼球会呈现快速跳动现象。每个周期里REM会大概持续10分钟左右,最后一个周期的快速眼动睡眠会持续大概1小时,直到醒来。而大家能记得住的梦就发生在最后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因此,如果被唤醒在阶段3-4,你还处在深睡中,被叫醒就会有睡不醒的感觉。但是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即阶段5)时,就会比较容易醒来。
*如何改善午睡质量?
像我这种可以随时入睡的人来说,我是没有午睡睡不着的烦恼的,但是要提高质量,我想应该是要控制时间在10分钟到20分钟就够了,以前经常吃完午饭就开始睡,甚至能睡够一个小时,起来的时候,有种睡不够的痛苦,因为超过30分钟大脑会进入深睡眠,这时候醒来
就像凌晨4点你妈叫你起床一样。
2.如果你需要临时准备一项考试,你是应该通宵达旦,还是应该给自己预留出睡眠的时间,为什么?
答:考试即将到来,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斗,这也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考核。应该预留出睡眠时间,但问题是,很多人睡不着,那么考试前也就需要自己为自己打气加油的时间,选择一个时间段让自己一个人呆着,比如三十分钟内让自己在一个近距离没人的空间里进行自我心理疏导。自己和自己说话,自己让自己对考试正面积极应对。经过自我调整的过程后,考试紧张感也就没那么明显了。
而且睡眠在记忆的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会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加工,从而加强记忆。大量研究表明,情绪记忆在快波睡眠阶段得到巩固,而知识、事实等陈述性记忆在慢波或深度睡眠期间得到巩固。
所以,在经过一天劳累的学习之后,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另外,午休时间也可以小睡一会儿(就像前面那道题说的:尽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你会发现不仅精神状态更好,知识点也记得更牢。
3. 在阅读“催眠”一节的内容后,哪些内容与你之前的认识有很大差异?
答:感觉催眠很神秘,影视剧里的催眠,医生可以让患者说出掩藏在内心的秘密,或者让他们把现实和梦境弄混,亦或者是利用催眠去下一些指令,让被催眠根据指令去做坏事的,虽然我知道这是假的,但是对催眠还是有着一种向往。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催眠是一种注意力高度专注的聚焦体验。催眠师在催眠过程中与被催眠者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放松,让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内在体验,并接受催眠师发出的“暗示”,从而影响被催眠者的认知和行为。
催眠其实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催眠师是不可能去控制一个人的,因为催眠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催眠师和催眠者共同的力量之上的互动,双方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而获得某些期望获得的治疗效果。
第6章思考题:
1. 请描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经典条件作用的例子,并指出其中的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各是什么。
答:
我一听到手机铃声响就开始找手机
l 手机铃声——条件刺激
l 手机——无条件刺激
l 看见手机,就想打开玩——无条件反应
l 没有看见手机只有听见手机铃响就也想找手机玩——条件反应
2.请描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例子,其中起作用的是强化还是惩罚?强化物或惩罚物是什么?
答:参加共读营,完成打卡,有机会获得赠书,而我看书的时候,我老公就会帮忙照顾孩子,减轻我的负担。
这里的“赠书”就是一种积极强化。有时候不想照顾孩子的时候,我会故意去看书,这是消极强化。
强化物是——赠书,因为每次参加共读活动,完成指定任务就能够获得新的赠书,我就会不停参加共读活动。
3. 替代强化是什么意思,请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答: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强调“他人奖励其他人”。例如同事完成业绩,老板奖励了她500元激励金,我也会想着下个月要更努力工作。
第5章拓展资源
1.意识帷幕的缝隙,或将改变睡眠的定义?
https://mp.weixin.qq.com/s/IaQx0ZLLiI7mzkScJZ_-gw
2.思考带来焦虑,慢动作冥想带来智慧
https://mp.weixin.qq.com/s/Xqz0e-sIXIx8sizo09Pmvg
3.从吸毒到帮人戒毒,我被毒品毁掉的十年
https://mp.weixin.qq.com/s/O2GxAFmGo_usGkDue8whFw
6章拓展资源
1.巴甫洛夫建立条件反射理论时,恐怕没想到后世的这些荒唐
https://mp.weixin.qq.com/s/85O7jFRksy3V4QWicgk9iQ
2.心理·科普|新行为主义——斯金纳
https://mp.weixin.qq.com/s/IsQdQJ9t5bwthZWDAKm43g
3.今天我们不谈考点,只谈美好生活|纪念心理学家班杜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