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透纸黎光
在读 这样陪孩子写作业才有效
有多少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母慈子孝到鸡飞狗跳的转变?有多少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感到无助、迷茫、甚至绝望?有多少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但又不知从何下手?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那么我要向你推荐一本书——《这样陪孩子写作业才有效》,这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莉,北京市优秀教师,曾获北京市最高级别“紫金杯”优秀班主任称号,荣获多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园丁奖。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众多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等名校,还有不少学生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取得佳绩。 该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方法。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你解决陪孩子写作业高效的问题,还能够让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 这本书首先解决了孩子写作业磨蹭的问题。 写作业让家长觉得最痛苦的就是孩子无休止地磨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三分钟的事他能干一小时”。 磨蹭主要是孩子能力弱,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形成的自我慰籍型的磨蹭,具有普遍性。 书中举了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小芳口算、拼音、写汉字等等,都需要妈妈反复讲解才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比如做三十道口算,用半小时是常态。这种磨蹭不是孩子不用心或者边写边玩,而是小芳的学习能力和同龄小朋友相比属于较弱的情况。 孩子自身学习能力弱导致写作业磨蹭,怎么办? 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捕捉重要信息。比如,芳芳妈妈提示她7和谁可以凑成10? 可以给足芳芳时间让他借助已有的知识慢慢回忆;如果回忆失败,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她回顾知识,用小棒摆摆7和谁可以凑成10. 当芳芳知道7和谁可以凑成10后,就要反复强化记忆。思维较慢的孩子存储的速度会慢一些,反复强化可以改善效果。 同样的题型反复几道,形成题组,芳芳做完7+8,就可以做7+6、7+5,通过题组加深巩固,改善学习的效果。 还告诉我们要突出重点的作业,提升效率。 同样以芳芳为例,当发现她7+几的问题存在困难,就要适当放弃其他她已经掌握的口算。 不能要求孩子面面俱到,比如孩子做完口算练习,再要求孩子复习钟表的知识,那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 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完全做到这样求全的学习方式。 对于家长关注的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的情况。书中建议是家庭作业也要贯彻孩子在校作业的要求,比如:书写要求、改错要求、格式要求、时间要求等等。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多和孩子老师沟通,了解各学科的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 孩子的自主能力培养,是要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引导下,掌握基本方法,具有基本技能后,再逐步放手的过程。 可在现实中,我们都希望孩子“一口吃成胖子”或者说安排一个指令,让孩子直接去做。 过程中既没有引导也没有教基本方法,导致孩子在做不好事情的时候经常被家长批评。 比如口算的时候孩子可以掰手指吗? 以前我一直认为孩子用手指会影响孩子的速度。现在我明白孩子借助手指是自己主动把数字和意义建立关联,是孩子再一次对数字意义的理解和落实,可以允许孩子掰手指。 我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只要我在旁边看着他写就行了”。其实这样的陪伴是无效的,甚至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变得更加紧张和不自信。 还有时候我还会很强势,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进位点点在横线下了,我总是习惯说:“必须把进位点点在横线上”。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尽量不要给孩子发出“必须”“只能”“不对”“不可以”这样的指令,因为这样会干扰孩子思考和容易产生烦躁情绪。 当然,自己平时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也缺乏鼓励,总是以批评居多,然后就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一点是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通过阅读,告诉我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考虑孩子问题,要给孩子制作一个作业时间表。比如孩子口算时间应该是十分钟,但是她却用二十分钟,作为家长要拿出态度,奖惩分明才会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家长不能看到孩子慢悠悠的写作业,就包办代替。比如,看到孩子写了错题,不管作业做没做完,就打断孩子:这题不对,应该......”。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对错不是重点,重点是孩子有一个专注的态度和安静的环境。甄别对错,那是改作业的事情。 当然,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忌刷手机,不能一边指导孩子学习一边玩手机。这样效果更差。最后,书中还告诉我们“写作业这个任务,永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从小给孩子灌输好这个观念。 陪伴孩子写作业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在这个旅行中,你和孩子会遇到很多风景和挑战,但是只要你们相互信任、支持和引导,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这个旅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