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禅的普及与变质—北宋时代的禅…64
禅与天台间的论争 当时,天台宗分裂为奉先源清(?-997)、孤山智圆与梵天庆昭(963-1017)等山外派,与四明知礼、意云遵式(960-1032)的山家派。两派争论的原因,在于山外派容忍吸收华严思想,而山家派则力图向天台原本的立场复归。如源清就经常言及荷泽神会(684-758)和圭峰宗密(780-841)。山外派对与华严有密切关系的禅也采取融合的态度。因此,知礼在批判山外派的过程中,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禅。知礼与子凝之争的契机是知礼著《十不二门指要抄》(1004年),基于圭峰宗密的著作(疑为《裴休拾遗问》)的记述,主张天台宗优于禅宗。1023年,子凝致书知礼提出反论,于是双方开始了书信往来。中间掺杂了禅宗与天台宗之间的对抗意识,双方往复折辨达二十回。当时的四明大守直阁林公不忍旁观,遂出面调停,最后知礼修改了《十不二门指要抄》的部分内容,论争才告一段落。之后,契嵩的《传法正宗记)(1061年)问世。对其中的西天二十八祖说,吴兴(浙江省)的天台学者子防提出批判。契嵩则认为天台宗所依据的《付法藏因缘传》(提出西天二十三祖说)“荧惑天下”,应予烧毁。对此,子昉著《祖说》《止讹》等,予以反击。对天台的西天二十三祖说,除子昉外,神智从义(?-1091)等也有批判。 引自 第一节.宋王朝的建立与禅…64 佛日契嵩著,收于遗文集《镖津文集》。分为上卷(《原教》《劝书》)、中卷(《广原教》)、下卷(《孝论》《坛经赞》《真谛无圣论》),主张佛教的五戒十善与儒教的五常相一致。儒治世、佛治心,只有治心才能完成治世。在儒佛的关系上,一方面主张佛教的立论涉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强于儒教:另一方面,佛法只有依王臣才能存在,全面肯定国家权力。1061年,进献宋宗,得欧阳修等称赞,翌年,与《传法正宗记》一起被批准入藏,契嵩得“明教大师”号。此书在中国和日本影响很大,多次开版重印。特别是其中的《原教》和《孝论》影响深远。明代的沈士荣继承《原教》的思想,做《续原教论》(1385年)。在元代的中峰明本(1263-1323)、憨山德清(1546-1623)的思想中,可以看到《孝论》的影响。在日本甚至出现了《孝论》的单行本,流传很广。 引自 第一节.宋王朝的建立与禅…64 在两班中,东班负责寺庙的经誉,由“四执事”构成,即监院(也称监寺,东班的统辖)、维那(维持威仪和纲纪,担任诵经的首唱入、典座(管理伙食入、直岁(负责殿堂的修理以及物品的管理)等。 而西班则负责禅僧的修行和教育,由“六头首”构成,即首座(负责僧堂内的参禅指导)、书记(负责“榜”“疏”等寺院文书的起草和抄写)、藏主(负责管理藏经殿所收大藏经)、知客(负责接客)、浴主(又称知浴,负责管理浴室)、库头(负责收支出纳等)等(南宋时期,库头改称副司,移到了东班,取而代之的是知殿〈殿主〉。因为礼仪的重要性增加,所以管理主要活动场所佛殿的知殿的作用受到重视。另外,在东班的监寺之上,又设置了都寺,形成了都寺、监寺、副寺、直岁、维那、典座等“六知事”,与首座、书记、藏主、知客、知殿、知浴等“六头首”的体制)。 除了这些职务,《禅苑清规》中还有延寿堂主等各种各样职名。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庄主或化主(街坊)的职名。前者是负责管理庄园和收税(在唐代,寺田不享受任何税制上的优待,与个人所有的土地一样征税。到南宋,设置了庄主的辅助官“监收”,专门负责收税)的职务,后者负责在市街劝化、获得檀越。这样的职务的出现,说明随着寺院经济的自给自足,寺院的经济基础开始依存庄园经济和檀家信徒。 引自 第二节.北宋后期的禅…73 这一时期,以禅宗寺院为中心普遍实行了“十方住持”制度,即不局于法系和门派,从全国遴选优秀的禅师作寺院住持。随着这种制度的确立,各地出现了所谓“名刹”。而名刹地位固定下来的同时,寺院经营也制度化,于是丛林中的升迁形成一定的程序。在当时的制度下,投身寺院的修行者,首先作为“童行”从事杂务、学习基础知识;时机成熟,得度成为“沙弥”;然后受戒,成为“僧”;禅僧在受戒后,还要作云水僧,到各地名刹参访禅匠、积累修行的经验。在寺院,一般要先后担任侍者、藏主、书记等之后,才能成为首座,然后才可能担任住持。 引自 第二节.北宋后期的禅…73 初期的禅家文献曾对西方往生进行了激烈批判。本来净土信仰的“他力”思想与作为弹宗思想根干的“见性诚佛”说难以并存。但中国的净士思想一般具有强烈的“唯心净土”倾向。又容易与禅融合。这一点与坚持“指方立相之净土”的日本净土信仰不同。禅吸收净土信仰的思想还有其他的理由:其一是社会对禅僧追求“开悟”的独善其身态度的批判,使禅僧开始关注“念佛”这一切实可行的修行法;其二是在此之前净土信仰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当时,天台宗的四明知礼、慈云遵式、宗晓,律宗的灵芝元照等皆信奉净土信仰,可见净土信仰已经超出了宗派的界限,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在此背景下,即便是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成为佛教主流的禅宗也不能无视这一现实。 引自 第二节.北宋后期的禅…73
67人阅读
小斑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禅的扩大与分派——北宗、南宗、牛头宗
南宗与北宗 “南宗”一语,最初是继承达摩一慧可一系禅法的人们的自称。根据《续高僧传》“法...
-
第三章禅思想的完成与百家争鸣—马祖禅的隆盛…44
荷泽神会的登场,在禅宗史上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强调“顿悟”和“定慧等”,否定时间性...
-
第四章禅的普及与变质—北宋时代的禅…64
-
第五章禅的继承与维持—南宋、金、元时代的禅…87
关于南宋佛教界的情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禅与天台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在四明知...
-
第六章禅的终结—明清时代的禅…115
如前所述,宋代以后,佛教的国家依存性格越来越明显。而明朝采取的以上措施说明,朝廷将佛教...
> 查看全部1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