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感谢上帝,柏林城中还有其他人,还有普通市民和青年孩童。霍斯曼的艺术只为他们而作。他对普罗大众,尤其是对柏林人民的热爱,让他终于遇上了真正的知音,大名鼎鼎的阿道夫·格拉斯布伦纳(Adolf Glassbrenner),一个率先将柏林的人民和方言带入文学领域的语文学家。1834年,他们合作的首部作品延生:一本收编于“柏林:城市导览及饮酒指南”(Berlin,wie es ist und trinkt)系列丛书的小册子。它同时成了以后诸多这种系列的样板,类似于我们如今常见的有插图的杂志。只不过这些当时只在纸店有售的小册子,无论是被称为“缤纷的柏林”还是“有趣的士兵肖像”“柏林的街头八卦”或“漫画版庭审现场”,与我们现在的图文报刊相比要小巧许多。因此,人们可以将它们轻松地插入口袋,而不必担心那漂亮的彩色封面被挤出褶皱。但是,它也有特别之处。也许你们知道所谓的“三月前”意味着什么,那是指1848年三月革命爆发之前。众所周知,普鲁士国王曾许诺解放战争开始时实行普选权,但后来他并未兑现该诺言。恰恰相反,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的反应,那就是每一个写作的人都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下,以防他们写出任何对政府不利的东西来。历史上常常有印刷制品被严格管控的时期,一旦不合当局的胃口,就会遭到禁令。然而拒绝屈服的人们却始终能
够找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可能途径,这么说吧,他们的写作方式既能够让大众领悟,又让当局无法抓到把柄。格拉斯布伦纳就是这样的人。他的话如此掷地有声:“我们与大多数人隔绝开来,因为古怪的习俗和教育,因为钱,因为语言和服饰。但是,如果我们不与人民群众联合起来,不与他们达成共识,就不可能有自由。”格拉斯布伦纳创造的新艺术形式,正向人们展示了普通大众乃至他们日常语言中蕴含的力量,尽管普通大众曾长久地遭到忽视或受到奴役,如今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在重要的事情面前,格拉斯布伦纳的想法与勇气,同柏林无产阶级的代表“听差南特”或是柏林市民阶级的典型并无二致。事实上,1848年,柏林大部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手挽手地站在城堡前就是这种情形。引自 西奥多·霍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