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解经:《杨龟山中庸解序》
在上一年,陈亮已写过《六经发题》(《书》《诗》《周礼》《礼记》《春秋》《春秋》,但缺《周易》)和《语孟发题》(《论语》《孟子》)两组文章作为他在家乡授徒的讲义,但从中也能看出他他对这几部经书的看法。但他并未把《大学》和《中庸》作为独立的经书来进行发题。
本年写的这篇《杨龟山中庸解序》可以作为是他对《中庸》的看法的一个补充,本书作者按语说:
此文是陈亮为了刊行杨时(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中庸解》所写的序。陈亮针对当时社会上普遍热衷于研习《伊川易传》,认为为学的顺序应该首先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义理,才能进一步理解《春秋》之用,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周易》。陈亮重刊《中庸解》的目的既是对当时学风的批评,也是想以此予以纠正。这说明陈亮虽然没有忽略《周易》,但更重视义理的运用。 引自第99页 我基本认同作者的这条按语,不过有两点补充:
一是《六经发题》中缺了《周易》,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如一些学者的看法是遗失了;其二是可能当时就没写。如果是第二种可能,那我们可以认为他虽然并不是有意忽略《周易》,但重视程度跟其他五经还是不一样的。
二是在经书发题中也并未将《大学》《中庸》单独列出,说明他认为这两部经书并没有其他几部那么重要,换言之,他可能认为其他的经书(如《礼记》,因为这两篇本来就出自《礼记》)已经可以覆盖这两部经书了。
从中我们还可以这么说,鉴于《周易》在以其在道学谱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大学》《中庸》以其在朱子理学中的重要性,陈亮已经以其与程朱道学道统对它们重视程度的差异,显示出了他的思想的特异性。
37人阅读
冬之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陈亮解经:《杨龟山中庸解序》
-
薛季宣与陈亮有何相互影响
乾道九年葵巳(1173)条目下,作者写道;“七月戊申,薛季宣因痔疾为庸医所害卒于老家文州永...
-
陈亮是否认为王通可接续孟子的道统
论者几乎都认为陈亮的思想受王通的影响很大,但王通的作品流传至今的主要就是《中说》,这是...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